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题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张旭的“山光物态弄春辉”,一个“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活跃的情态,请你再写出一个含“弄”字的古诗句______。
【小题2】两首诗的抒情方法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此指傍晚。②随意:任凭。③浣女:洗衣女。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小题1】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小题2】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唐】王维
绝城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当年汉武帝派争广利攻打大宛获宝马,宝马爱吃苜,苜貓与葡萄种也就随汉使传入中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边塞之景,点明了行人要去荒凉的边塞;同时以边塞地区沙土飞扬表现了那里环境的恶劣。
B.颔联的“时有雁”和“少行了人”表现环境的荒凉,同时也突出了刘司直的寂寞伤感。
C.“三春”指整个春天,“万里”写路途遥远,它们以时空之大,突出了雁、人之少。
D.颈联连用苜蓿、天马、葡萄三个意象,暗示西域物产丰富,这正是国家所需要的。
E. 本诗从写景到说史,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把诗人送行时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小题1】以下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登临之作往往通过对情景或历史的描绘来表现作者个人感情或情怀,这首诗在题目中也隐含了这样的趋势。
B.首联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
C.颈联两句,作者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岸边温暖的渔火,小船,渔家,夕鸟。此联动与静的对照却让诗歌的写景显得呆板与死寂。
D.全诗的诗眼是“闲”。诗人登楼远眺,从傅岩自然会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傍晚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的快乐。
E. 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大处落笔,既渲染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展现了风土人情。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相关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借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侧面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芳菲早已消歇,王孙自愿长留山中,诗人借景抒情,流露出归隐之意。
C.“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诗人借人们反常心理的描写,表达战争对人们的摧残,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借用许汜、刘备典故,既表现了不愿贪求个人安逸,希望为国效力的愿望,又流露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愤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磨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小题1】【小题2】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B.三、四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村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
C.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麾下偏裨万户候”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副将封候,后写老将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老将对功名的渴望之情。
E. “身经大小百余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有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
【小题3】【小题4】诗中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表现出他对美好官场的热爱。
B.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C.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D.颈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颔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E.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小题2】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早晨,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C.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D.颈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颔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E.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小题2】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白。③空复情:自多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写活了抽象的友情。
B.颔联写心情,好像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C.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天色已晚,下起细雨,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滋长。
D.颈联侧重于视觉,意境与陈与义的《春雨》里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两句完全相同。
E.尾联为一声长叹,写已明知友人不来,久候友人不至的遗憾和嗔怪之情萦绕在怀。
【小题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三级达标校与非达标校完成】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以不全求全”“以少总多”的奥秘,本诗仅用四十个字,就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B.首联写终南山远景,先用夸张手法勾画终南山总轮廓,从平地遥望终南山,其顶峰与天连接,从长安道望终南山,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C.颈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终南山从北到南如此辽阔。阳光或浓或淡或有或无,千岩万壑形态万千,尽收眼底。
D.尾联写诗人遭遇天气变化,想投宿山中人家。因面寻声向,“隔水”询问“樵夫”,“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如在眼前。
E.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极富画面感,写景、写人,写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意境苍凉深远,宛若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小题2】本诗颔联为写景名句,请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