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①(其二)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②,赋诗轻子虚③。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④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注:①此诗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张諲,在家排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离家出游,曾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十余年。
②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这里指唐代书法家张旭。
③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
④岁晏:指人的暮年。
(1)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简要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客夜与故人偶集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③寒蛩:深秋
的蟋蟀。④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定评。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山中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C.王维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D.“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写的是诗人在家与同乡的如约聚会,实属难得。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
E. “相留畏晓钟”的“畏”字运用得恰到好处。“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
【小题2】这两首唐诗写的都是时令已值清秋或晚秋的景物,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的秋景特点及烘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唐)王维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注]①指远行的车。
【小题1】请合理补充相关内容,说说颔联的意思。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说明。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前四句是写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两句,描绘的是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的画面。
C.“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
E. 诗歌结尾,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小题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小题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把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E. 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小题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蓬莱:即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维的这首七律,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B.首联中的渭水、黄山、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意境开阔,历史色彩浓厚,时空感均因之而增强。
C.皇帝的车驾在空中的阁道上,回看宫苑自是一番景象。“花”和“柳”点出了春天,“花”字透露了凄清气氛。
D.尾联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是一次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并非是为了赏玩景物。
E. 这首应制诗不落窠臼,构图上阔大美好,为那个繁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也流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伤感。
【小题2】(小题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①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②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③冕旒:这里指皇帝。④凤池:凤凰池的简称,中书省所在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气氛庄严肃穆和皇帝尊贵威严的特点。
B.首联选择“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件事,表明大臣忠于职守,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
C.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从店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有概括叙述,也有具体描写。
D.尾联中的“佩声”,是以声音代人,暗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E. 本诗选择一次朝会现场的现实呈现,显示了一国之威,还暗示了贾舍人的受重用和得意。
【小题2】(小题2)本诗表现“天子”这一人物时颇具艺术性。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E. 纪晓岚“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评价道出了此诗飘逸明丽的特点。
【小题2】(小题2)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