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 王维(701-761)
- 《鸟鸣涧》
- 《送元二使西安》
- 《观猎》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
杜甫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宇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小题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小题2】这两首诗人物描写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
杜甫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宇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小题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小题2】这两首诗人物描写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①
王 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域双风阚,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①蓬莱:即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这首应制诗不落窠臼,构图上阔大美好,为那个繁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也流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伤感。
【小题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①
王 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域双风阚,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①蓬莱:即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王维的这首七律,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紧扣“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
B.首联中的渭水、黄山、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意境开阔,历史色彩浓厚,时空感均因之而增强。 |
C.皇帝的车驾在空中的阁道上,回看宫苑自是一番景象。“花”和“柳”点出了春天,“花”字也透露了些许惋惜之情。 |
D.尾联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是一次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并非是为了赏玩景物。 |
【小题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小题1】本诗前两句直接点出作者情感的两个词是:后两句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是:
【小题2】本诗后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一画面是运用什么手法进行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本人是此诗的中心“物象”,请根据标题和四句诗勾勒出作者的形象。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小题1】本诗前两句直接点出作者情感的两个词是:后两句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是:
【小题2】本诗后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一画面是运用什么手法进行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本人是此诗的中心“物象”,请根据标题和四句诗勾勒出作者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对本诗的内容赏析,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E.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小题2】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对本诗的内容赏析,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
B.颔联写自然景色,白鹭飞行,黄鹂鸣啭,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面对美景,诗人感慨万端,心生归隐之情。陶醉不已。 |
C.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显示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正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
【小题2】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
【小题3】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
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
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
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
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
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
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 |
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阅读下面的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②,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①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②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小题1】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 ▲(人名)。
【小题2】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
【小题3】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②,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①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②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小题1】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 ▲(人名)。
【小题2】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
【小题3】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间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为送赵都督出征所写,以想象的艺术手法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取胜利不惜牺牲,格调昂扬。
【小题2】(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间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汉地”是赵都督出征的目的地,“柳条青”交代了出征的时节,“柳”字暗点送别这个特定背景。 |
B.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 |
C.颈联两句互文见义,无论“辞凤阙”还是“取龙庭”,赵都督都下定了“忘身”“报国”的决心。 |
D.诗歌前两联叙事,后两联则抒情,揭示了赵都督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杀敌戍国的耿耿忠心。 |
【小题2】(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这首五言排律是中日两国传统友谊之歌,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艰险的画面,使全诗神采焕发,充分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开篇便是一声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劈空而来,震人心神,但十分突兀。 |
B.中国以外,哪里为最遥远呢?恐怕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去那里真像登天一样难啊!诗歌前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氛围迷惘深沉。 |
C.诗歌第三联和第四联四句实写友人渡海的情景。“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友人乘船归国,海上波涛汹涌,巨鳌和大鱼出没,画面光怪陆离,神秘、奇诡、恐怖。 |
D.王维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第四联两句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诗人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 |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赠裴十迪
王维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注)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
【小题1】(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诗语言清新素雅,朴实醇厚,写景真切自然,融情于景,表现出了诗人醉心田园,恬淡自在的意兴和情怀。
【小题2】(小题2)苏东坡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诗的特点,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赠裴十迪
王维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注)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
【小题1】(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点明写作缘由,“日夕”语出陶潜诗“山气日夕佳”,夕阳西下,风景独好,诗人情不自禁想邀朋友一起赋诗。 |
B.三四句着“望”“支”二字,写出诗人观景之姿态;“澹然”一词则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情。 |
C.五六句写春风轻拂,惊醒百草,篱笆之中,兰蕙丛生。两句以静写动,赋予春景以生机与活力。 |
D.最后六句都是田家“致词”的内容,在田家的眼中,眼前美丽的春景饱含生机,蕴藏着硕果累累的希望。 |
【小题2】(小题2)苏东坡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诗的特点,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
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
【小题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诗的核心(诗眼)是一个“________”字。诗人以“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_____________”图。
【小题2】试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说说诗人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
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
【小题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诗的核心(诗眼)是一个“________”字。诗人以“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_____________”图。
【小题2】试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说说诗人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