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梢⑴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⑵,莺为故国声。
赖⑶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⑴树杪:树梢。⑵殊方语:异乡语言。⑶赖:多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莺为故国声”借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和“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的写作手法一样。
E.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小题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古诗歌鉴赏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小题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小题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嵩山:又名嵩高山,在登封县(今属河南省)北,为五岳的中岳。作者开元中期曾隐居于此。长薄:指随山麓延伸的林木丛。薄,草木丛生。
【小题1】王维,字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勾勒了一幅“清溪映带绵延丛林、车马行进悠然从容”的图画。
B.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
C.尾联表达诗人终于归隐嵩山脚下,从此断绝世俗交往的淡泊情怀。
D.从全诗看,诗人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
【小题3】诗的颔联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诗人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再去拖累政治清明的时代。
B.颔联中作者运用“岂厌”和“却嫌”强烈地表达出不以家事自累,马上辞官归隐的愿望。
C.颈联描写出山野林间昆虫的声音,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给人以一种空寂萧瑟的感受。
D.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呈现出诗人生活的山林环境。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韦太守陟①
(唐)王维②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太守陟曾任吴郡.襄阳等地太守。②王维在边关写此诗。③高馆:驿馆。④岁方晏:一年将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该诗一二句“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看似环境点染,实为诗人内心情绪的写照。
B.三四句描写高远阔大的边城秋气肃杀的景象,视听结合,一静一动,调动了多种感官。
C.五六句中诗人视觉由下而上,描写出了塘水凛冽、岸草衰败、驿馆外梧桐稀疏枯干的景象。
D.诗歌前六句通过对一系列边城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阔远、雄浑豪壮的氛围。
E. 本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含蓄,主要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来传达。
【小题2】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请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小题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小题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古典诗歌中多以“式微”为“归隐”意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
B.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
C.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
D.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
E. 这是田园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偶句押韵,所押的韵是“归、扉、稀、依、微”。
【小题2】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争席:据《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社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②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想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小题1】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翻:迅速转变。
【小题1】王诗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注】①井邑:市井。②傅岩:地名,相传为商朝傅说隐居之地。③客亭:供旅客休息之所。④广川:古县名,位于今河北省景县西南部。因城中有长河得名。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首联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不但有喜悦与壮美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
B.第四联写傍晚时分天地间一片寂寥,“我”的心与广川一样闲适,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
C.第二联对偶工整,如“高城”(高高的城楼)与“极浦”(远处的水滨),“眺”(远望)与“映”(辉映)。
D.全诗的诗眼是“闲”。诗人登楼眺望,从傅岩自然会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傍晚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的快乐。
E. 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大处落笔,既渲染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展现了风土人情之美。
【小题2】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本诗第二、三联就具有这个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