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头吟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的壮志豪情。
B.三、四两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衬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
C.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身经大小百余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
【小题2】诗歌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E.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鸟雀之声表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
【小题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鄆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楓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近,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犹言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有“岭外三月为青草瘴”。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愁看”一句表明诗人的离愁别绪,且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以测风向,“恶说南风五两轻”表明南风强劲,友人杨少府北上之船甚速,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B.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景象,虚写别后之景。
C.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不平。
D.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小题2】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梟,麦陇朝雊,斯之不远,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主维白。

(选自《王右丞集》)

(简注)
①故山:旧日所居之山,指王维“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②玄灞(bà):就是灞水。玄,形容水色深青。③春这里指捣米。④轻鯈(tiáo):轻捷的鯈鱼。⑤朝雊(gòu):清晨野鸡鸣叫。⑥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也作“黄柏”,一种落叶乔木,可供药用。
(阅读指要)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中与装秀才迪书》是王维隐居蓝田山中时写给他好友裴迪的信,也是抒情的名篇。本文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赏鉴之情。文中具体描绘了作者寒冬月夜在山中的见闻,又以欢快轻盈的笔调描绘来年春季山中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他对与裴迪一同春游的渴望。作者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也善于把他当时那种欣喜的心情融入景物描绘之中,这样作品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时时洋溢着浓郁激情。此文语言清新秀丽,明了畅快读来朗朗上口。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山殊可(__________) (2)北玄灞,清月映郭(__________)
(3)多思曩昔,携手賦诗(__________) (4)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步”与“步仄径,临清流也”中“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B.骐骥一跃,不能十
C.故不积跬,无以至千里D.诸人徒见操书言水八十万而各恐慑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足下方温经,狠不敢烦    ②岂能以此不急之务
B.①当待春中,草木蔓 ②是故草木之如蒸气
C.①步仄径,清流也 ②后生家每事辄曰吾不会做
D.①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②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小题5】简述本文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小题6】结合本文,阅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滠。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闲适心境和与友人的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綦毋潜(注)落第还乡(节选)

王维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与知心好友将要分别的不舍。
C.“拂荆扉”实写好友乘舟上路,不久后便回到家里,把自家的木门打开。
D.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劝慰他切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小题2】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注)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小题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小题3】本诗与《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筑巢,表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中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小题2】这首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简要分析。
【小题3】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描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方面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与下面的诗句加以分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述了诗人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叙述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