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从军行》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了苦战的场面?
(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诗。
【小题2】本诗最后两句采用了 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小题3】任选一个角度对划线诗句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紫骝马

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为“紫骝马”,实则写一个希望建功立业并热烈期盼得到君王封侯加禄的侠客。
B.诗句写出了侠客的侠情侠气,同时也掺杂着作者自身的生活现实和个人理想。
C.颔联写了侠客所用武器“蛇弓”“白羽箭”和紫骝马的装备,烘托侠客的英武。
D.颈联是诗歌“起承转合”中的“承”的部分,由一、二联写马过渡到抒情。
E.“向北州”是因为北州是紫骝马的故乡,对故乡的怀念促使其向北而鸣。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边疆有紧急军情,以“照西京”来渲染边情之紧急,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而感到心中不平。
B.颔联以“牙璋”“凤阙”与“铁骑”“龙城”分别照应,写出了将士们从受命出征到包围敌人。
C.颈联没有直接写在龙城的战斗,而是从侧面烘托,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刻画了将士们在风雪中作战。
D.尾联用“宁为”“胜作”明志,抒发了只要国家需要愿意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小题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C.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小题2】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心中自不平”,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D.“铁琦绕龙城”,表明唐军誓师长安,不胜不归的决心。
【小题2】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
【小题3】扣住“暗”“杂”二字,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战 城 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志。
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
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小题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兵符。③凤阙,代指都城长安。④铁骑,穿铁甲的骑兵,这里指精强的骑兵。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防有变,以“照西京”来渲染边情之紧急,由此也激发出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
B.颔联以“牙璋”“凤阙”与“铁骑”“龙城”分别照应,写出了受命出征转战沙场的气势。
C.颈联夸张地表现了出征将士的视听感受,刻画出风雪中同敌人英勇搏斗场面的悲壮激烈。
D.尾联用“宁为”“胜作”明志,抒发了只要国家需要、愿意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小题2】有人说唐诗“重气象”,其中有一点就是指唐诗创作题材广泛,境界开阔。请结合这首诗说说其在“重气象”方面有些什么体现。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诗。
【小题2】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颈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小题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