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九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③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致,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②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
B.诗的第二句写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连护城河水也不敢看,这表明诗人经历打击之后格外胆怯。
C.诗的第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巢在三珠树、珍木巅上,影射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
D.“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
E.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由“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
【小题2】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岛,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注]①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②高明:地位尊贵的人。③弋者:猎鸟的人。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诗可以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写双翠鸟;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孤鸿的经历。
B.“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两句耐人寻味,经历过海上惊涛骇浪的孤鸿却不敢看护城河,表明诗人行事的小心谨慎。
C.第五、六句使用反问修辞劝告高傲得意的翠鸟:站立在高高的宝树上,难道就不担心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杀吗?
D.该诗第八句中“高明”两字是使用汉扬雄《解嘲》中的“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用得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 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1)诗中“丹橘”具有哪些内在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的作用。
(3)本诗表现思想情感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诗阅读
春江晚景(唐·张九龄 )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对第一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D.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小题2】请结合第二首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小题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 的特征。
【小题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两小题。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因为被小人谗害,由尚书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暮年流寓,心有所感,遂作《感遇十二首》。
【小题1】分析这首诗在抒情、状物上所使用的技巧。
【小题2】分析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小题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______、____的特征。
【小题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小题1】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C.尾联复写春江景色,余韵不尽引人遐想。
D.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E. 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小题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