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小题1】以下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登临之作往往通过对情景或历史的描绘来表现作者个人感情或情怀,这首诗在题目中也隐含了这样的趋势。
B.首联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
C.颈联两句,作者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岸边温暖的渔火,小船,渔家,夕鸟。此联动与静的对照却让诗歌的写景显得呆板与死寂。
D.全诗的诗眼是“闲”。诗人登楼远眺,从傅岩自然会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傍晚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的快乐。
E. 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大处落笔,既渲染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展现了风土人情。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9 10:0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3分)
(2)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
①
前,寒梅着花未?
问来使
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②
。
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注释】①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②天目:天目山,在浙江省临安市境内。
【小题1】以下对两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前两句采用白描记言,表现出想了解家乡情况的急切心情,言语中透出天真与亲切。
B.陶诗通过问家中的菊花长了几丛,想象菊花酒已经酿好,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王诗问梅花,陶诗问菊花,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透露出他们脱俗超凡的兴致。
D.两首诗题材与形式相似,都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向来者打听家乡的事,语言含蓄蕴藉。
【小题2】前人评王维这首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有悠扬不尽之致”。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淇上田园即事
王 维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
①
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争席:据《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社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②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想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小题1】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维(701-761)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