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 王维(701-761)
- 《鸟鸣涧》
- 《送元二使西安》
- 《观猎》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唐代的两首送别诗,完成小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②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③,巴人讼芋田。
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树杪:树梢③梓州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橦木花织成的布匹④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小题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送梓州李使君》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两首送别诗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就其不同处作简要赏析。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②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③,巴人讼芋田。
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树杪:树梢③梓州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橦木花织成的布匹④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小题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送梓州李使君》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两首送别诗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就其不同处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小题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的生活,其状写精细传神,抒情流畅自如,意境恬静优美。 |
B.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
C.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
D.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
E.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人描绘山峡,请运用意象鉴赏此诗并说明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嵩山作
[唐]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试将王维《归嵩山作》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你应该能背诵呦)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唐]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试将王维《归嵩山作》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你应该能背诵呦)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① ,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② ,山木女郎祠③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道路名。蜀道中最负盛名的部分。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本诗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从情感或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① ,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② ,山木女郎祠③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道路名。蜀道中最负盛名的部分。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
B.“鸟道一千里”中“鸟道”写友人路途艰险, “一千里”运用夸张手法,言友人征途遥远。 |
C.“猿声十二时”写友人离去后,诗人耳边时时似有猿声哀鸣,表现出诗人内心悲伤。 |
D.颈联实写蜀道中的祭酒之客、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
【小题2】本诗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从情感或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戏赠张五弟諲①三首(其二)
唐·王维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②,赋诗轻子虚③。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④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注)①此诗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张諲,在家里接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曾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②草圣:即张旭。唐朝昊(今江苏苏州)人。尤擅长草书,世称“草圣”。③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④岁晏:指人的暮年。唐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1)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简要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戏赠张五弟諲①三首(其二)
唐·王维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②,赋诗轻子虚③。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④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注)①此诗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张諲,在家里接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曾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②草圣:即张旭。唐朝昊(今江苏苏州)人。尤擅长草书,世称“草圣”。③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④岁晏:指人的暮年。唐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1)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简要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列四题。
(1)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全诗前两联“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试作简析。
(2)请简要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用的修辞手法。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这一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1)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全诗前两联“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试作简析。
(2)请简要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用的修辞手法。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这一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少 年 行 少 年 行
王维 贯休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两首诗都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手法,把少年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少 年 行 少 年 行
王维 贯休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身能擘两雕弧”言少年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表现了少年的射艺精良。 |
B.“虏骑千重只似无”写高傲的少年巧用计策,对来势汹汹的“虏骑”假装看不见。 |
C.王诗开头两句中“一”与“千”通过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对比,来突出少年的英雄气概。 |
D.贯诗“闲行气貌多轻忽”写出了青春少年悠闲自在、潇洒飘逸的特点。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下面小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小题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小题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 | B.两联 | C.三联 | D.四联 |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是脸炙人口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田家生活,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特点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
C.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正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