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所写意象与诗眼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本诗与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1).前两句写花木兰,“作”字必成“扮”字不更好吗?请说说你的见解。
(2).本诗为《题木兰庙》,后两句却写内蒙拂云堆神祠上祝明妃王昭君,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句
张谓
八月洞庭秋, 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 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 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 何日复同游?
【小题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小题1】(小题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
【小题2】(小题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6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1)古人称泰山为岱宗,表明了泰山 的地位。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
(3)清代浦起龙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你是否同意浦起龙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户部郎中张滂之子,日仲殷,于南山内读书,遂结时流子弟三四人,仲殷性亦聪利,但不攻文学,好习弓马,时与同侣挟弹,游步林薮,去所止数里,见一老人持弓,遂一鹿绕林,一矢中之,洞胸而倒,仲殷惊赏,老人日:“君能此乎?”仲殷曰“固所好也,”老人曰:“获此一鹿,吾无所用,奉赠君,以充—饭之费.”仲殷等教谢之.老人日: “明日能来看射否?”明日至,亦见老人逐鹿,复射之,与前无异,复又与仲殷.仲殷益异之,如是三度,仲殷乃拜乞射法.老人日: “观子似可教也.明日复期于此,不用令他人知也.”
仲殷乃明日复至甚所老人还至遂引仲殷西行四五里入一谷口路渐低下如入洞中草树有异人间,仲殷弥敬之.约行三十余里,至一大庄,如卿相之别业焉.止仲殷子中门外厅中,老人整服而入,有修谒之状.出日:“姨知君来此,明日往相见.”仲殷敬诺而宿于厅.至明日,敕奴仆与仲殷备汤沐,更易新衣.老人具馔于中堂,延伸殷入拜母,仲殷拜堂下,母不为起,亦无辞让.老人又延升堂就坐,视其状貌,不多类人,或似过老变易,又如猿猿猩之状。其所食品物甚多,仲殷食次,亦不见其母动匕箸,倏忽而毕。
既而食物皆尽,老人复引仲殷出,于厅前树下,施床而坐.老人即命弓矢,仰卧,指一树枝日: “十箭取此-尺.一遂发矢十只,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谓仲殷日:“此定如何?”仲殷拜于床下日:“敬服!一又命墙头上立十针焉.去三十步,乃按次射之,发无不中者也.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但约臂腕骨,臂腕骨相拄而弓已满.故无强弱,皆不费力也.数日,仲殷已得其妙。老人抚之,谓仲殷日:“止于此矣!勉驰此名,左右且教取五千人,以救乱世也,”遂却引归至故处.而仲殷艺日新,果有善射之名,受其教者,虽童子女人,即可与谈武矣.后父卒,除服,偶游于东平军,乃教得数千人而卒。
其老人盖山神也.善射者必趣度通臂,故母类于猿焉.
(节选自皇甫氏《原化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复期于此 期:约会 |
B.促殷弥敬之 弥:更加 |
C.延伸殷入拜母 延:邀请 |
D.施床而坐 施:给予 |
①获此一鹿,吾无所用 ②老人整服而入,有修谒之状 ③不用令他人知也
④视其状貌,不多类人 ⑤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 ⑥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
A.①②④ | B.③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②⑤ |
A.张仲殷读书南山之内,虽然心性聪颖,但不喜读书,而喜练习弓马,有一定的武功,为后来成为老人的箭术传人打下了基础。 |
B.老人见到张仲殷喜欢武功,便有意展示高超的射箭技艺,引起他的兴趣,让他主动拜师,最终将技艺传授给他。 |
C.老人射箭技艺高超,是经过艰苦练习而来,这艰苦的练习导致其形貌改变,与常人不同,长相近似猿猴。 |
D.张伸殷勤奋练习,终以善射名于当时,并悉心教授他人射箭技艺,最后没有辜负老人“以救乱世”的期望。 |
仲 殷 乃 明 日 复 至 其 所 老 人 还 至 遂 引 仲 殷 西 行 四 五 里 入 一 谷 口路 渐 低下 如 入 洞 中 草 树 有 异 人 间.
【小题5】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所食品物甚多,仲殷食次,亦不见其母动匕箸,倏忽而毕。
②后父卒,除服,偶游于东平军,乃教得数千人而卒。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轩:长廊。②楹:柱子。③赊:远。【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小题2】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颈联更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结合这两联中运用的任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其“妙”处。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小题1】“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小题2】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感情?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小题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异同点?
【小题2】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