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小题1】“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
【小题2】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2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②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③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④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注]①该诗系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所作。卢虚舟,字幼真,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②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③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九叠如屏而得名。④金阙: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锤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手持”两句,诗人以充满神话色彩的笔法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庐山秀出”三句系鸟瞰之景,湖光山影,相互映照,诗人用笔错综复杂,比拟夸张并用,描绘出庐山的雄奇瑰丽。
C.“金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写景的,“银河倒挂”是作者的奇想,意思是眼前的瀑布就像银河水倒流一般,用笔奇崛不凡。
D.“翠影”一句,色彩对比映衬鲜明,“鸟飞”一句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笔法相同,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E.该诗情感充沛,韵律也随诗情变化而跌宕多姿。开头抒怀述志,用韵舒展,音调平稳;后面描绘庐山风景,音韵较前提高,昂扬圆润。
【小题2】分析诗歌(节选)所反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即谢跳,南齐著名诗人,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说在静寂的夜间,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其中,“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 “秋月”相呼应。“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
B.颔联,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把秋月下古城的夜景,描绘得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
C.颈联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句中“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后文将要写的内容。
D.尾联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作者与谢朓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 “我”写此诗,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
E. 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看似信笔挥洒,实则脉络分明,给人一种明快、浪缦、清新感觉。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