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轩:长廊。②楹:柱子。③赊:远。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小题2】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颈联更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结合这两联中运用的任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其“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2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   江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E. 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小题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此诗是诗人由夔州出三峡,到江崚游庚信古居所作。诗人对庚信诗赋推崇备至,而他的江崚之行,也与庚信漂泊有相通之处,都是遭逢叛乱,羁留弃乡。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 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