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略有删节
(注)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虫流:指人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
B.华善之 善:好 |
C.感恋弥至,烝烝之性 感恋:感念眷恋;感激眷恋 |
D.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B.乃迁汉中太守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有暇则讲学忘疲 |
D.齐桓得管仲而霸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
(1)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小题1】诗的第一、二句是怎样写景的?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小题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小题2】精炼是王昌龄七绝的一大特点,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小题3】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想表达什么?
青溪
王维
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②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藻漾泛菱荇,澄澄映霞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③。
[注]①言:语助词,无义。②趣途:走过的路程。③东汉严子陵辞官后曾在富春江钓垂,安享晚年。
(1)前人曾点评说“喧”“静”二字俱极深妙,请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深妙之处。(3分)
(2)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四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3分)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 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作者时年49岁,寓居成都草堂。【小题1】本诗首联哪个词语提挈全篇旨意?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两句,有人说是幸词,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分析。
燕 诗(白居易)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傲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惫,今日尔应知。
【小题1】按照诗人对自己诗歌的分类,这是一首“讽喻诗”,请你谈谈这首诗歌“讽喻”(规劝)的是什么。【小题2】赏析“青虫不易捕……一一刷毛衣”这10个诗句。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③老臣心。出师未捷④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⑤。
塞上长城⑥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⑦,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蜀相,即诸葛亮,曾封武乡侯。②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③两朝开济,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开,开创;济,扶助。④出师未捷,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后卒于五丈原军中。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⑥塞上长城,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道济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塞上长城比喻像檀道济那样的守边御敌的将领。⑦名世,名传后世。(1)两首诗歌都有“空”“自”二字,试体会其各自流露的情味。
(2)两首诗都歌咏了诸葛亮,但寄寓的个人情感各不相同,请略作赏析。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
B.“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春秋时的楚国,又叫楚辞体,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是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
D.《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
伊州歌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小题1】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小题2】请赏析“清风明月”的妙处。
寻南溪常道士(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第二联同为写景,两句之间有何不同?(2)第三联脍炙人口,分条说说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