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题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小题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
【小题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⑤ | D.②④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B.以五十步笑百步 |
C.申之以孝悌之义 | D.然秦以区区之地,序八州而朝同列 |
A.填然鼓之 | B.树之以桑 |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D.谨庠序之教 |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
①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南中咏雁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注]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诗当作于被贬途中。
诗人借咏雁抒发贬谪之悲。请从“雁”这一意象入手,对诗歌加以赏析。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到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小题1】简要说明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小题2】简要分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的精妙。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此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诗人在颈联中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从中可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小题1】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销魂”所指的内容。
【小题2】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小题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中间两联,用________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诗人借咏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全诗用__________两个字点明主旨。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小题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阔大雄浑,这似乎与后文的感情抒发相悖,谈谈你的看法。【小题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小题1】这首诗共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小题2】末句中的“惟”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