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小雨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b=3V,Ubc=3V,Uac=6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A.整理器材,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B.对换L1和L2的位置,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书本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你根据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mL。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准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
(2)不用装置E代替装置C的理由是____。
(3)装置D中过氧化钠样品质量为m 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分别是n1g和n2g。若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50
45
41
37
34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上述结果是否准确,可能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1)按甲图实验,若要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实验前应对甲装置作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若用丙图装置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第三步骤·············
(1)第三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得到较多的数据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D.得出不同的结论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己知:甲酸(HCOOH)常温下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甲酸还可以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备一氧化碳,并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内所装试剂足量)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结束时,熄灭各处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顺序依次是_____(写装置序号)。
(3)若取赤铁矿石样品质量为m,充分反应后,D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n,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能否将上图甲部分换成乙部分,请说明理由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学校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为5% 的H2O2溶液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 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请分析回答:

(1)可观察带火星的棒香立即________。
(2)写出上述实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合理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
A. 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 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 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 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很像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科为了比较不同的盐溶液对金属锈蚀速率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
(实验器材和药品) 铁钉、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计时器。
老师对实验的建议:盐溶液浓度不宜超过10%。
(1)该实验还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
(2)结合老师建议,请你帮小科写出具体实验步骤。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