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观察必须如实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只有通过仪器观察,才可以得到精确结果
B.科学的测量应力求准确,因而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C.预测也可能出错,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来检测预测的对错
D.运用数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分析数据,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存在________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该同学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抽气机不断从玻璃罩内抽气,原先预计可以看到纸片会掉下来的现象却没有发生。你认为同学A的实验设计思想是否合理?________;分析实验不能达到预计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黄同学在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_____。
(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_____。
(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学习了CO2的相关知识之后,小睿对CO2的性质进行三个实验。

图一:探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①将试剂瓶加满___(选“蒸馏水”或“干净雨水”),恰好200mL,塞紧橡皮塞;
②用针筒抽取200mLCO2;③连接装置,缓慢推动活塞,将CO2注入瓶内。
③当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mL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则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___体积CO2
图二: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_________装置易成功。
图三:验证CO2能否与NaOH、Ca(OH)2反应。
①关闭K1,打开K2,缓缓通入600mL CO2,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打开K1,关闭K2,继续通入CO2,丁容器中出现浑浊。
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CO__________________
A.一定能与NaOH反应B.可能与NaOH反应
C.一定能与Ca(OH)2反应D.可能与Ca(OH)2反应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油脂会使人发胖,不要食用油脂
B.铝制品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铝壶要经常用清洁球清洗
C.冬季用煤取暧,为了防止煤气中毒,经常开窗通风
D.Cu+2H2SO4(浓)CuSO4+SO2↑+2H2O制取CuSO4的原理符合绿色化学的核心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中,将两盏标有“2.5V0.3A”的小灯泡串联起来,如图,用电压恒定的电源供电。某一时刻,原来正常发光的两盏灯同时熄灭,关于这两盏灯的故障判断,小明给出了四种猜测: 
A.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完好B.一盏灯短路,另一盏灯完好
C.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短路D.电源电压升高,两盏灯同时被烧断
(1)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   
(2)如果这两盏灯熄灭的原因是其中的一盏灯有故障,现有①规格相同的灯泡;②符合要求的电压表;③符合要求的电流表;④一段有绝缘皮的铜导线。在它们中间选择一样来检测故障,你认为不适用的有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 
电流
Ia=0.3A
Ib=0.3A
Ic=0.3A
电压
Uab=2.5V
Ubc=2.5V
Uac=5V
 
(3)故障排除后,小明测出了如下数据,得出了结论: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相等,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请你对上述结论进行评价,写出一点评价意见: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溶液、K2SO4溶液的滴瓶.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1)(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和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KCl、K2SO4;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_____
溶质中有K2SO4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
_____
证明猜想Ⅳ成立
 
(2)(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_____(选填“是”或“否”).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工业用的过碳酸钠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其纯度,某小组选择利用一部分下列仪器(包括药品)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实验,需要测定过碳酸钠样品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体积,从而推算出过碳酸钠的纯度。
(2)请选取该实验需要的装置,并按正确连接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仪器中的试剂皆足量)。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判定过碳酸钠样品是否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已知过碳酸钠样品已经完全反应,那么你认为可能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是(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推测甲酸的状态,根据你的推测从图甲装置中选择_____(填字母)装置对甲酸进行加热。为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