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第二十九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孙宁岳同学凭借“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等研究成果获得金奖。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该研究成果,制定了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的装置相用),请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2)表格中的①应填______。
(3)完善探究过程后,预计结果得出结论: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 究 过 程 | 花盆 | 花盆甲 | 花盆乙 | 花盆丙 |
适量加入 | 土壤浸出液 | |||
各植入 | 10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 |||
每天滴加 | 2mL含2.5%的维生素B1溶液 | ① | 2mL含1.5%的维生素B1溶液 | |
每天观察并记录 | 幼苗的生长状况 |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2)表格中的①应填______。
(3)完善探究过程后,预计结果得出结论: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

(1)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_____
(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图和B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 ___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4)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_____
A.电脑游戏种类 | B.电脑是否开机 | C.大鼠的身体状况 |
(3)从A图和B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 ___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4)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 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
C.II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KCl、K2SO4、NH4HCO3、NH4Cl中任选两种固体混合即可制到“钾、氮复合肥料”,同学们欲从其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 供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做出猜想)
猜想1:KCl和 NH4HCO3
猜想2:KCl和NH4Cl
猜想3:K2SO4和 NH4HCO3
猜想4: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若要证明猜想2成立,小明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该方案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应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做出猜想)
猜想1:KCl和 NH4HCO3
猜想2:KCl和NH4Cl
猜想3:K2SO4和 NH4HCO3
猜想4: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若要证明猜想2成立,小明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该方案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应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过程中,记录结果如下表(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土壤都取自同一地点,干湿度相同):
(1)分析上表,求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 (写出计算公式)。
(2)从实验 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3)你认为影响精确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因素除加热时间外,还有① ;② 。
实验序号 | 土壤颗粒大小 | 加热前土壤质量m1(克) | 加热时间(分钟) | 加热后土壤质量m2(克) |
1 | 较细 | 50 | 5 | 33 |
2 | 较粗 | 50 | 5 | 35 |
3 | 粗 | 50 | 5 | 38 |
4 | 较细 | 50 | 7 | 32 |
5 | 较粗 | 50 | 7 | 33 |
6 | 粗 | 50 | 7 | 35 |
(1)分析上表,求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 (写出计算公式)。
(2)从实验 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3)你认为影响精确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因素除加热时间外,还有① ;② 。
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下表: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_________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3) 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案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组 | 乙组 |
1 |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
2 |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
3 | 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
4 |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_________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3) 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案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有关叙述。
①你和朋友在1月15日早晨8:00漫步在海滩上。
②你注意到附近一座建筑的温度计上显示室外温度为-1℃。
③你同时注意到大楼房顶上有积雪,悬挂着冰凌。
④你还注意到沙滩里的一汪海水。
⑤你的朋友看到冰凌和水后,说道:“为什么房顶上的水结成冰,而海里的水没有结冰呢?”
⑥你回答说:“我想,海水中含有盐,所以不会结冰。”
⑦你接着说:“而且我认为换个时间,只要这些条件相同,结果也一样。”
⑧你的朋友问道:“你怎么能这样肯定呢?”
⑨你回答说:“我将取一些海水和淡水,将它们同时置于-1℃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请对应上面叙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
(1)提出问题的是:_____。
(2)包含假设的是:_____。
(3)描述实验过程的是:_____。
(4)描述观察过程的是:_____。
(5)属于预测的是:_____。
①你和朋友在1月15日早晨8:00漫步在海滩上。
②你注意到附近一座建筑的温度计上显示室外温度为-1℃。
③你同时注意到大楼房顶上有积雪,悬挂着冰凌。
④你还注意到沙滩里的一汪海水。
⑤你的朋友看到冰凌和水后,说道:“为什么房顶上的水结成冰,而海里的水没有结冰呢?”
⑥你回答说:“我想,海水中含有盐,所以不会结冰。”
⑦你接着说:“而且我认为换个时间,只要这些条件相同,结果也一样。”
⑧你的朋友问道:“你怎么能这样肯定呢?”
⑨你回答说:“我将取一些海水和淡水,将它们同时置于-1℃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请对应上面叙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
(1)提出问题的是:_____。
(2)包含假设的是:_____。
(3)描述实验过程的是:_____。
(4)描述观察过程的是:_____。
(5)属于预测的是:_____。
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茶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上表所示: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该同学用煮沸的井水冲泡菊花茶时,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温(60℃-90℃)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表格。________
冲泡菊花的水 |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 煮沸的纯净水 |
变色情况 | 变浅绿色 | 变浅绿色 | 几乎不变色 |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上表所示: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该同学用煮沸的井水冲泡菊花茶时,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温(60℃-90℃)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表格。________
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双层玻璃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小明同学在房间里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做10次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的操作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本实验除了控制橡胶球、斜面、玻璃球等装置相同外,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_____,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_____。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做10次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的操作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本实验除了控制橡胶球、斜面、玻璃球等装置相同外,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_____,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_____。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平均值 | |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 单层 | 79 | 78 | 82 | 80 | 73 | 84 | 84 | 82 | 81 | 80 | 80 |
双层 | 20 | 23 | 24 | 24 | 24 | 25 | 22 | 22 | 21 | 25 | 23 |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冬枣, 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熟透的冬枣会由青色转为红色。有人爆料某些不法商贩为了加速青枣变红,用“热糖精钠水”浸泡催红,那么究竟糖精钠水浸泡能不能催红呢?为此小柯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步骤)①取三只相同型号的容器分别编号为A、B、C;②向三只容器中分别加入250mL的20℃的水、80℃的水和80℃的糖精钠水;③各放入同一品种、大小相同、成熟度相同的青色的冬枣5颗。
(实验结果)A中冬枣表皮一个小时后始终未发红; B、C中冬枣表皮在30分钟后开始发红,一个小时后明显变成红褐色。
(实验结论)是高温使冬枣表皮由青变红。
(交流讨论)
(1)实验中,小妍同学选择了5颗冬枣,而不是1颗冬枣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
(2)小妍同学认为,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准确,上述探究过程还应增设的一组实验是:取同型号的容器编号为D,加入______,再放入与原实验相同的青色的冬枣5颗。
(实验步骤)①取三只相同型号的容器分别编号为A、B、C;②向三只容器中分别加入250mL的20℃的水、80℃的水和80℃的糖精钠水;③各放入同一品种、大小相同、成熟度相同的青色的冬枣5颗。
(实验结果)A中冬枣表皮一个小时后始终未发红; B、C中冬枣表皮在30分钟后开始发红,一个小时后明显变成红褐色。
(实验结论)是高温使冬枣表皮由青变红。
(交流讨论)
(1)实验中,小妍同学选择了5颗冬枣,而不是1颗冬枣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
(2)小妍同学认为,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准确,上述探究过程还应增设的一组实验是:取同型号的容器编号为D,加入______,再放入与原实验相同的青色的冬枣5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