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孙宁岳同学凭借“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等研究成果获得金奖。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该研究成果,制定了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的装置相用),请回答:

花盆
花盆甲
花盆乙
花盆丙
适量加入
土壤浸出液
各植入
10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每天滴加
2mL含2.5%的维生素B1溶液

2mL含1.5%的维生素B1溶液
每天观察并记录
幼苗的生长状况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2)表格中的①应填______。
(3)完善探究过程后,预计结果得出结论: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

(1)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_____
A.电脑游戏种类B.电脑是否开机C.大鼠的身体状况
(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图和B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 ___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4)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C.II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KCl、K2SO4、NH4HCO3、NH4Cl中任选两种固体混合即可制到“钾、氮复合肥料”,同学们欲从其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 供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做出猜想)
猜想1:KCl和 NH4HCO3
猜想2:KCl和NH4Cl
猜想3:K2SO4和 NH4HCO3
猜想4: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若要证明猜想2成立,小明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该方案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应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过程中,记录结果如下表(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土壤都取自同一地点,干湿度相同):
实验序号
土壤颗粒大小
加热前土壤质量m1(克)
加热时间(分钟)
加热后土壤质量m2(克)
1
较细
50
5
33
2
较粗
50
5
35
3

50
5
38
4
较细
50
7
32
5
较粗
50
7
33
6

50
7
35
 
(1)分析上表,求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 (写出计算公式)。
(2)从实验 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3)你认为影响精确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因素除加热时间外,还有① ;②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下表: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_________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3) 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案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有关叙述。
①你和朋友在1月15日早晨8:00漫步在海滩上。
②你注意到附近一座建筑的温度计上显示室外温度为-1℃。
③你同时注意到大楼房顶上有积雪,悬挂着冰凌。
④你还注意到沙滩里的一汪海水。
⑤你的朋友看到冰凌和水后,说道:“为什么房顶上的水结成冰,而海里的水没有结冰呢?”
⑥你回答说:“我想,海水中含有盐,所以不会结冰。”
⑦你接着说:“而且我认为换个时间,只要这些条件相同,结果也一样。”
⑧你的朋友问道:“你怎么能这样肯定呢?”
⑨你回答说:“我将取一些海水和淡水,将它们同时置于-1℃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请对应上面叙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
(1)提出问题的是:_____。
(2)包含假设的是:_____。
(3)描述实验过程的是:_____。
(4)描述观察过程的是:_____。
(5)属于预测的是: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茶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煮沸的纯净水
变色情况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上表所示: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该同学用煮沸的井水冲泡菊花茶时,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温(60℃-90℃)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表格。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双层玻璃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小明同学在房间里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做10次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的操作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本实验除了控制橡胶球、斜面、玻璃球等装置相同外,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_____,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_____。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冬枣, 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熟透的冬枣会由青色转为红色。有人爆料某些不法商贩为了加速青枣变红,用“热糖精钠水”浸泡催红,那么究竟糖精钠水浸泡能不能催红呢?为此小柯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步骤)①取三只相同型号的容器分别编号为A、B、C;②向三只容器中分别加入250mL的20℃的水、80℃的水和80℃的糖精钠水;③各放入同一品种、大小相同、成熟度相同的青色的冬枣5颗。
(实验结果)A中冬枣表皮一个小时后始终未发红; B、C中冬枣表皮在30分钟后开始发红,一个小时后明显变成红褐色。
(实验结论)是高温使冬枣表皮由青变红。
(交流讨论)
(1)实验中,小妍同学选择了5颗冬枣,而不是1颗冬枣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
(2)小妍同学认为,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准确,上述探究过程还应增设的一组实验是:取同型号的容器编号为D,加入______,再放入与原实验相同的青色的冬枣5颗。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