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 小军的实验 | 小英的实验 | |
方案 | ![]() 嗅盐与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混合研磨 | ![]() | ![]() |
现象 |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 ________ | ________ |
结论 | 嗅盐中含有NH4+ | 嗅盐中含有CO32- |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
因为缺乏科学知识,有人误把被称为“工业用盐”的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当做食盐放进食物。亚硝酸钠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能否确定它的什么组成成分是有毒的?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
(2)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_____________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能否确定它的什么组成成分是有毒的?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
(2)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项目 | 亚硝酸钠 | 氯化钠 |
溶解性 | 15℃时溶解度为81.5g | 15℃时溶解度为35.8g |
熔点 | 271℃ | 801℃ |
水溶液酸碱性 | 碱性 | 中性 |
跟稀盐酸作用 | 放出红棕色气体NO2 | 无现象 |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 生成白色沉淀 | 生成白色沉淀 |
_____________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g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氧化铜的纯度为___%.
(3)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___.(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 装置丙 | 装置丁 |
反应前 | 48.8g | 161.2g |
反应后 | 46.5g | 163.9g |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氧化铜的纯度为___%.
(3)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___.(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
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中的各种元素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

以上实验装置如图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E→________→C。
①(分析与结论)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通过分析与计算,该 PLA 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实验设计)

以上实验装置如图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E→________→C。
①(分析与结论)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装置 | B | C | D | E |
实验前质量/g | 160 | 150 | 150 | 100 |
实验后质量/g | 163.6 | 150 | 163.2 | 100 |
通过分析与计算,该 PLA 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质疑)小红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明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 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 小军的实验 | 小明的实验 | |
方案 | ![]() 嗅盐与________(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 ![]() | ![]() |
现象 |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 ________ | ________ |
结论 | 嗅盐中含有NH4+ | 嗅盐中含CO32﹣ |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
(质疑)小红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明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 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
小柯在实验室帮老师准备实验器材,发现有些酒精灯的灯芯被烧焦变黑。小柯百思不解,就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高了,就给了小柯一瓶刚配置好的酒精溶液。
(1)酒精灯内酒精浓度低一些,灯芯不易被烧焦,其原因是____。
(2)酒精灯使用的酒精溶液浓度为多少最为适宜呢?小柯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取4只空酒精灯,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观察1分钟,并将相关现象记录表格如下:
从观察的现象可知,酒精灯内使用的酒精溶液浓度最为适宜的是80%。小衢对小柯的探究结果并不赞同,请你说说小衢不赞同的原因是____。
(3)根据小衢不赞同的原因,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帮助小柯改进实验。____
(1)酒精灯内酒精浓度低一些,灯芯不易被烧焦,其原因是____。
(2)酒精灯使用的酒精溶液浓度为多少最为适宜呢?小柯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取4只空酒精灯,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观察1分钟,并将相关现象记录表格如下:
酒精溶液浓度 | 95% | 80% | 65% | 40% |
观察到的现象 | 火势大,灯芯变黑 | 火势适中,灯芯不变黑 | 火势小,灯芯不变黑 | 极易熄灭 |
从观察的现象可知,酒精灯内使用的酒精溶液浓度最为适宜的是80%。小衢对小柯的探究结果并不赞同,请你说说小衢不赞同的原因是____。
(3)根据小衢不赞同的原因,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帮助小柯改进实验。____
根据如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
(2)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1)请简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
(2)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甲瓶 | 乙瓶 | 丙瓶 |
瓶口 | 敞开 | 敞开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 | 5℃ | 25℃ |
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
B.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
D.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
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密闭试管中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甲: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乙:用热水加热。

(1)你认为___(选“甲”或“乙”)更科学合理。
(2)简述你的选择理由。______

(1)你认为___(选“甲”或“乙”)更科学合理。
(2)简述你的选择理由。______
小金发现新鲜的苹果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仿佛铁生锈一样。于是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苹果汁变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a.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为褐色。b.二价铁在空气中或与浓硝酸反应都能变为三价铁,且三价铁的溶液为黄色
(猜想与假设) I. 苹果汁变色与苹果中的铁元素有关: II. 苹果汁变色是苹果汁中的多酚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
(进行实验)
(1)实验甲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二价铁物质。在该实验中③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乙实验中,试管②③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由实验乙得出:猜想I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为验证猜想II成立,实验丙应进行的操作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写出一种防止苹果汁变色的方法______。
(查阅资料)a.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为褐色。b.二价铁在空气中或与浓硝酸反应都能变为三价铁,且三价铁的溶液为黄色
(猜想与假设) I. 苹果汁变色与苹果中的铁元素有关: II. 苹果汁变色是苹果汁中的多酚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
(进行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实验甲 | ![]() | 试管②中未出现明显变化 试管③中 | ||||||||||||||||
实验乙 | ![]() |
| ||||||||||||||||
实验丙 | | 苹果汁不变色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甲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二价铁物质。在该实验中③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乙实验中,试管②③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由实验乙得出:猜想I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为验证猜想II成立,实验丙应进行的操作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写出一种防止苹果汁变色的方法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