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橡皮泥做探究“一个物体的形状改变时,物体的质量是否变化?”,有同学说:我家有积木,它们都是木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把积木带来行吗?老师没有回答,而是给同学们留下了下面一些问题;
(1)如果物体仅仅作形状的改变时,它的质量会变化吗?请你作出一个猜想性的回答:_____________;你作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用形状不同的积木来做这个实验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
(1)如果物体仅仅作形状的改变时,它的质量会变化吗?请你作出一个猜想性的回答:_____________;你作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用形状不同的积木来做这个实验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
为了响应学校“节约用水,爱惜资源”的号召,小明和同学们作了一次调查,对学校部分发生滴漏的水笼头的漏水量进行测量。它们利用天平、秒表、烧杯等仪器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为100克
②将烧杯放到出口处,当第一滴水滴下时,开启秒表并计数1,第二滴水滴下时,计数2,……,一直数到500滴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为750秒。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5克
试问:
(1)一滴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2)每滴一滴水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_。
(3)一昼夜漏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千克。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为100克
②将烧杯放到出口处,当第一滴水滴下时,开启秒表并计数1,第二滴水滴下时,计数2,……,一直数到500滴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为750秒。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5克
试问:
(1)一滴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2)每滴一滴水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_。
(3)一昼夜漏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千克。
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2)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2)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在做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学们发现第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的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
(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 1 | 2 | 3 | |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10% | 10% | 20% | |
溶液温度/℃ | 反应前 | 20 | 30 | 20 |
反应后 | 26 | 37 | 28 | |
反应所需时间 | 长 | 较短 | 较短 |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学们发现第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的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
(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____________
(仙居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两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老师认为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柯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并提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____。

第1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 1%淀粉溶液 | 1%稀硫酸 | 蒸馏水 | 碘液 |
1 | 2mL | 0 | 1mL | 2滴 |
2 | 2mL | 1mL | 0 | 2滴 |
第2步: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两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老师认为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和碱的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Ⅰ、写出该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2)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
(3)(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_____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4)(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写一条)
(1)Ⅰ、写出该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2)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
(3)(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_____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4)(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写一条)
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
G 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A.风是怎样形成的 |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
C.为什么会打雷 |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
F.水为什么会结冰 |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酸、碱、盐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 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 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 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 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_____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 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 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 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 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_____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取一定量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请根据题目回答: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_____。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

请根据题目回答: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_____。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 D.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
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七年级科学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实验:将 200 克热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_)。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温度(℃) | 50 | 44 | 39 | 35 | 31 | 28 | 26 | 25 | 25 |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