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 设计要求 |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亳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亳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亳升唾液。 | 设置______ |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控制实验条件 |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 获取实验证据 |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1)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茶,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2)该学花变绿快慢还与水温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1)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茶,结果如下表:
冲泡菊花的水 |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 煮沸的纯净水 |
变色情况 | 变浅绿色 | 变浅绿色 | 几乎不变色 |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2)该学花变绿快慢还与水温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水温(℃) | 70℃ | 80℃ | 90℃ | 100℃ |
__________ | | | | |
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条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的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还轻。
(1)写出小新实验中镁主要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2)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该实验前后质量守恒,应在____________ 条件下进行实验;
在对实验进行分析之后,小新找到了问题所在,于是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他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
)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此时他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对于此现象,请回答:

(4)为什么天平会失去平衡?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 ;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写出小新实验中镁主要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3)要使该实验前后质量守恒,应在
在对实验进行分析之后,小新找到了问题所在,于是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他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


(4)为什么天平会失去平衡?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
(2)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和氢氧化镁,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在设计实验中完成实验现象,从而验证猜想是正确
(反思与交流)
①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②写出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
(2)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和氢氧化镁,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________________ | 证明猜想正确 |
(实验探究)请在设计实验中完成实验现象,从而验证猜想是正确
(反思与交流)
①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②写出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了测得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常含少量NaCl),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纯碱样品,从分液漏斗中滴入稀硫酸。


(1)图甲中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2)小红觉得小明的实验装置会导致较大的误差,故设计了图乙的装置,请你写出图乙装置的优势(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 。
(3)小红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为:
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 g,再准确称取11.0 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入A中;
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 min;
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 g。
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若没有B装置,而直接通入空气,实验最后使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图甲中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红觉得小明的实验装置会导致较大的误差,故设计了图乙的装置,请你写出图乙装置的优势(写出两点即可):
(3)小红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为:
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 g,再准确称取11.0 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入A中;
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 min;
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 g。
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有关。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有关。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 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 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的室温为 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 B 瓶中,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反映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_______________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 B 瓶中,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反映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_______________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