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说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B.假说只要被大众接受了就是事实
C.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支持的一种结论
D.假说成立的关键是有丰富的想像力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为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    (选填“A”、“B”或“C”)处。
(2)若要测量A处的电流,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    
(3)纠正(2)中错误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条)。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探究硝酸钾溶液能否导电,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硝酸钾晶体溶解在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②连接如图电路;③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能否发光。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正确、完整
B.应补做硝酸钾晶体能否导电的实验
C.应将自来水改为蒸馏水
D.应分别补做硝酸钾晶体、蒸馏水能否导电的实验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氯气或液氯消毒饮用水时,会和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毒的有机物。因此,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ClO2易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臭味。

(1)我国最近研究成功用Cl2和NaClO2(N2为保护气)制取ClO2,同时有NaCl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工业上也可以在60℃时,用稍加潮湿的KClO3与草酸(C2H2O4)反应制取ClO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lO2,在装置图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收集装置,C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① 实验时,在A装置外面需再加一个水浴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B装置外加冰水冷却,实验时在B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 C装置的作用是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小红在家里煮好鸡蛋后,拿来想吃,发现太烫了,于是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红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问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O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红要控制它们相同的量是____________。
(2)小红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红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红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的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1)(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较强的光照
m1
n1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________。
(2)(数据处理) 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n1n2的大小
(3)(实验结论) 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
(实验反思)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________ (填“有”或“没有”)。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
B.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必须保持等量
C.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三个实验:

(1)实验甲中的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___(填“乙”或“丙”)。   
(3)证明实验丙中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另一种试剂是_____。
(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是(用化学式来表示)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AB.BC.CD.D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高温处理,目的是________。
(2)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了甲、乙两组对照试验,将两个玻璃瓶放在30℃的无菌条件下放置4~6小时,请判断哪一个玻璃瓶会成功制作出酸奶,并请写出判断的依据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