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冶城,春秋时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在今南京朝天宫一带;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郊;蔡洲:江中洲名,东晋陶侃、温峤曾起兵在此讨伐叛军;幕府,山名,东晋时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水漫冶城,暮阳斜照征虏亭,诗人在荒凉之景中巧妙的把盛衰变化早现出来,紧扣题意,吊古伤今之情流露自然。
B.颔联通过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的描写,表达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如旧,从而为下文议论感慨作准备。
C.颈联转入议论,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揭示出历史兴亡的秘密,即“人事”才是历史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而非山川地形。
D.前两联以与六朝有关的历史景象,暗示千古兴亡之变迁。后两联在怀古的基础上抒发议论,发表感慨,进而揭示主旨。
【小题2】请结合诗歌内容,指出诗歌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①春盘:古代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皇帝也于立春前一日向臣僚赐春盘。②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立春日,《登高》写于重阳节,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
B.首联“忽忆”一词,表明诗人是由眼前的春盘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C.颔联诗人具体回忆了昔日在两京时立春日庆祝的盛况,与今日之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除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外,诗歌还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及人物的自身行为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小题2】下列诗句与节日、节气无关的一项是
A.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唐·贾岛)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翃)
C.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宋·欧阳修)
D.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宋·杨万里)
【小题3】诗中说“杜陵远客不胜悲”,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征雁

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余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寒急,卷动飞霜,使征雁感到凄冷;“冷”字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B.一“惊”字,既显风卷云开月现之景,又绘征雁形孤影单、见月心惊之状。
C.“塞”句凸显征雁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影”句凸显征雁叫声的高亢嘹亮。
D.尾联卒章显意,呼应开头:诗人观雁南飞,将归思寄托于征雁,乡愁满怀。
【小题2】诗歌首联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之也。他植者不然。根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复顾。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长寿,活得长   ②其筑欲   间距小
B.①不抑耗其而已    果实 ②非有能早而之也   繁衍生息
C.①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 ②根而土易 弯曲,卷曲
D.①则又爱之太 恩情 ②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指甲划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其天者全其性得矣 ②已去复顾
③他植者不然 ④若是,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驼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作“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作“并没有办法使……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验其生枯,摇其本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音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按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额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小题2】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诔议送书信,白领斜封三道印①。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②否?

注释:①斜封三道印: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②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句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诗人日高丈五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B.“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意思是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C.本诗的节选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收到友人所送新茶,第二层写采茶人的辛苦,第三层用奇特比喻寄托诗人心志。
D.诗人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盂简所赠新茶之后写下这首即兴作品。全诗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悲 秋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小题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注]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②银壺: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③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
B.“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
D.尾联注重色彩搭配,“金鞍”“银壶”“白玉钩”等意象,色彩华贵极具富丽之气。
【小题2】“怅惘”是本诗的情感基调,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客

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注)①甲,指草木初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写起,顺理成章写到自己江边新居的宜人环境,表现喜悦之情。
B.“避俗”点明诗人择居此地的深层原因,一“颇”字则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颈联中,访客对诗人小儿子衣冠不整的瞋怪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主客关系亲密无间。
D.诗人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诗,在如话家常般的叙事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小题2】诗人虽“患气经时久”,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