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注]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②银壺: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③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
B.“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
D.尾联注重色彩搭配,“金鞍”“银壶”“白玉钩”等意象,色彩华贵极具富丽之气。
【小题2】“怅惘”是本诗的情感基调,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24 07:5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下面对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B.三、四句反用典故。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王粲依刘表,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十分贴切。
C.五、六句抒写志趣。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头飘白发之日,身入扁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怀。
D.七、八句借助庄子寓言,自比为鹓雏,将猜忌者比为腐鼠。不但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
E. 此诗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尤其写平生抱负两句,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③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二月二日:蜀地以此日为踏青节。②元亮井,陶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作者称“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意指难以归隐躬耕。亚夫营:汉代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细柳,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③游人:作者自指。
【小题1】盛唐有“大李杜”,指李白、________;晚唐有“小李杜”,指本诗作者和______。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踏青时间地点和印象,虽是冷风,但旭日温暖,到处充满暖洋洋的春意。
B.“花须”即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柳眼”即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
C.“万里”“三年”,表面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抒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D.“风檐雨夜声”是写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是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小题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风日暖”和“闻吹笙”,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江行踏青的感受。
B.“无赖”本指人狡狯多诈,此指花开、柳舒实属假象,具有欺骗性。
C.“元亮井”“亚夫营”,均用典故,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不着痕迹。
D.“新滩流水”仿佛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是作者内心独特感受。
【小题4】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本诗则是以乐境反衬愁思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