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珣转主簿。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①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珣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希安意,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音乐家,屡建战功。
【小题1】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特色。
【小题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玄疏曰:

天下群司猥多,不可不审得其人也。典谟曰“无旷庶官”,言职之不可久废也。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今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臣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此王政之急也。

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自士已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制,通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

禹、稷躬稼,祚流后世。伊尹古辶名臣,耕于有莘;晏婴齐之大夫,亦耕于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废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

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

(节选自《晋书·傅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B.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C.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D.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谟,两种文体,典以记国之大事,谟以载谋略之言,典谟泛指古圣贤遗留的训诫。
B.伊尹,商初的贤相,为商朝的建立和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C.南面,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坐于南边。
D.百工,西周用以称工奴,后成为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也可指官的总称,即“百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玄认为国家官署众多,用人必须谨慎,职位不可久废;那些士族子弟,要入太学从师学习,再根据其才能的优劣安排使用。
B.傅玄推崇先王之道,认为各行各业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虽也提出社会需要商贾以利货物流通,但对商业还是有些轻视的。
C.傅玄认为尊儒贵学是兴邦治国之本,认为学校的仼务是培养能“弘道”的儒学人才,倡导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能死读书。
D.本文综合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客观分析了国家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尊儒尚学、兴农重耕的理政主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
(2)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独孤信传

[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有删节)

注:(1)太祖:北周宇文泰。(2)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_________) (2)政令方,民有冤讼(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信以同谋免( )。
A.因为
B.驻守
C.犯罪
D.株连受罚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魏孝武相委任( )。
A.正确的
B.素来,向来
C.甚;很
D.高雅;不俗
【小题4】与选文第⑤段 “陇右形胜”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哉?
B.夫夷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吾两人在也。
D.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小题6】第⑤段“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独孤信为何会“名望素重”,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推断。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于鹄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小题1】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咏史诗   古体诗B.边塞诗   古体诗
C.咏史诗   近体诗D.边塞诗   近体诗
【小题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
B.“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法,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
C.作者善用叠词,描绘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色,具有音韵美。
D.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刚劲凝练,慷慨激昂,奇诡瑰丽。
【小题3】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小题1】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题2】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注释)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②姑媂:整齐。③仡戏:可爱。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小题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小题2】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遏,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曰元。

(选自《晋书·裴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B.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C.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D.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称号。
C.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同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自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C.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D.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2)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松汀驿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案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小题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在边城夜饮时的情景,其中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之情。
B.诗人身在边塞,远离家乡,宴饮时也一直惦记在家中已经年老的父母。
C.夜饮之时,雄壮的军中剑舞与悠长的胡笳音乐,让守边将领心绪起伏。
D.诗歌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语言道健质朴,与边塞生活极为相称。
【小题2】清人姚范评价尾联“托意深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