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书何易于(节选)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引导 |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
C.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治:治理 |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 绳:勒逼 |
A.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以易于挺身为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C.易于必召坐与食 今王与百姓同乐 |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扩展。 |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成开成二年,作者的弟弟杜凯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前往扬州探视。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职。【小题1】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禅智寺的“静”,请就前三联作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别开生面,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②。
[注]①几度:多少年。②共传:一起举杯。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
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
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
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
野 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琴台:四川名胜地,相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小题1】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体裁)诗。
【小题2】前四句诗写景,从诗中的_____一词,我们可以看出写的是______(时间)景色。
【小题3】对“片云何意傍琴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片云是写实。大意是:片片云彩为何依偎在蜀中名胜地。 |
B.片云是自喻。大意是:如浮云般漂泊的我,为何要游览名胜。 |
C.片云是写实。大意是:片片云彩为何要笼罩在成都上空。 |
D.片云是自喻。大意是:我如浮云般漂泊,为何还要滞留成都。 |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河东集》)
【小题1】柳河东,即 ,字 ,与韩愈一起倡导 。我们上学期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他的文章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良久乃已(____________) (2)窥之正黑(____________)
(3)愈以为诚有(____________) (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__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北 | 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
C.环之可上 | D.其一少北而东 |
A.投以小石 | B.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
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D.而君幸于赵王 |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小题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西山道口”为游踪的起点,一共写了两条道,一条往西,一条往北转向东。 |
B.第二条道路重点不到四十丈远便有一条小河,河边的石块上面形成女城和屋栋的形状。 |
C.本文重点记叙第二条道。第二条道上有河流、积石,有水障和城门。 |
D.第二段全是议论性文字,作者故作不肯定的言辞,委婉曲折地道出怀才不遇,横遭贬逐的不平情绪。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作梦,翻觉成夜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朱雀门”和“金陵”与诗题中的“江宁”相互照应,点明友人的所在。 |
B.“如思琼树忧”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友人品德美好,衬托自己不舍之情。 |
C.“绿水解人意”一句中的“绿水”一指江水,一指琴曲《绿水》。 |
D.末尾“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二句意思是遥寄玉琴寄托深情,取琴与情谐音。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紧扣题目写景抒情,由望月而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进而表达了期盼团圆的愿望;构思奇巧,起伏有致。 |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而 “怨”,怨长夜漫漫;“竟夕”,写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
C.颈联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熄灭蜡烛,满屋皎洁的月光让人心生怜惜,诗人披衣漫步户外,露水滋润肌肤,相思之情渐淡。 |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所思之人,不如在梦里与之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相思之切,情真意诚,感人至深。 |
房晖远
(1)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 《诗》、《书》、《周易》,兼善图纬①,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 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 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
(3)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②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恃其所短,称己 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 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诏预修令式。 ④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 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选自《隋书》)
[注] ①图纬:图谶和纬书,汉代流行的神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 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②策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 解答以试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⑴兼善图纬( ) ⑵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 )
⑶祭酒元善怪问之( ) ⑷钟鼓乐之 (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辄为始末诵之 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
B.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C.远方负笈而从者 所以久而不决也 |
D.并悉荐举,将擢用之 此即王者房中之乐 |
(1)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小题4】文中第(2)段中最能体现房晖远博学的句子是 。
【小题5】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第③段的故事内容。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小题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却可以从____ __、__ ___看出“山”在其中。【小题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段太尉逸事状(节选)
柳宗元
①①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②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③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④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____________)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____________)
(3)公见人被暴害(____________) (4)谢不能(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
B.日群行丐取于市/请辞于军 |
C.某为泾州,甚适/能为公已乱 |
D.皆断其头注槊上/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y |
A.郭子仪获封汾阳王,他手下的尚书叫王子晞。 |
B.尚书王子晞带领行营节度使同住在邠州军中。 |
C.段太尉曾是泾州的地方官,他位卑于白孝德。 |
D.邠宁节度使禀告孝德王当地驻军作乱的情况。 |
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小题5】根据文意,请分析段太尉留宿军营的多重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