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死后化为湘水女神。【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中的“题”及诗句内容看,该诗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记游诗。 |
B.第二句写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白头银发,反衬出洞庭湖秋色之特点。 |
C.第三、四句写醉中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 |
D.本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写景叙梦,有实有虚,惝恍迷离,缥缈奇幻。 |
表医者郭常
郭常者,饶人,业医。居饶中,以直德信。饶江其南导自闽,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历请他医莫能治,请常为诊。曰:“病可去也。”估曰:“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常因舍之,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关,然后以奇药。诫曰:“第橐虑①。”块居②月余,估称愈。欲归常所许财,常不听。估曰:“先生以为寡欤?”常曰:“不也,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而所受非任,反祸耳。”卒不内。
人以常为诈而责常。常曰:“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③,计量于毫铢之间,所入不能补其望。今暴夺之息钱五十万,则必追惜郁惋,宁能离其心?且药加于人,病新去而六腑方惫;复有悒然④之气,自内而伐,即不可救,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治而告我,因利其财,又使其死,是⑤独不畏为不仁,而神可欺者。吾何敢欺?”
注释:①橐虑:多虑。②块居:独自一人居住。③榷买:专卖。④悒然:郁闷的样子。⑤是:副词,即使。【小题1】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郭常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用文中词语回答)
【小题2】郭常医治商人的疾病,一是以_________来治疗;二是以__________来治疗。(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郭常不愿意收取商人五十万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4】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
A.饶江的水,是它南面的闽江流过来的。 |
B.郭常医治的是一位从波斯、安息来的商人。 |
C.郭常十分敬畏神灵,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
D.药能治病,也会使病人五脏六腑承受负担而疲惫。 |
答李翊书
韩愈
①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②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③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⑤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小题1】“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 》(篇目)【小题2】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
C.我看待别人,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
【小题4】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李翊书 ”的原因。
【小题5】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①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②,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③。
[注]①微之,元稹的字,官至宰相;敦诗,崔群的字,官至吏部尚书;晦叔,崔玄亮的字,官至监察御史。三人相继谢世。②双绝句,白居易因伤三人而写的两首绝句。③闻琴:西晋名流嵇康临刑前鼓琴叹曰:“雅音于是绝矣!”时人莫不哀之。【小题1】读此诗,让人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此句的作者是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为三位好友谢世写了此诗,寄给乐天,乐天见后因伤也写了双绝句给作者。 |
B.诗题中“三君子皆有深分”意为作者刘禹锡与三君子也有很深的情分。 |
C.颔联既表达世人对三位老友随时去世的惊怕,又用“空”字表达再多诗文都无法挽回的无奈。 |
D.尾联用“闻琴”之典,是作者借之表示自古至今亡友之恨是人皆有之的,但闻琴同情也罢,流泪也罢,都徒奈死者何!从而再次表示对三友的凭吊。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上述节选文字的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本文是他向唐太宗劝谏的奏章,其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
(2)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
(3)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___________)
(4)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
【小题3】与例句“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得玉者 |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C.君何以知燕王 |
D.拜送书于庭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小题5】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任选其一并阐述其作用。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犹恐春阴咽管弦______【小题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富家人生活的向往。 |
B.第二句描写了迎龙娱神的场面。 |
C.此诗的表现内容与陆游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D.此诗语言含蓄曲折,旨在表达富贵人家歌舞升平的美好场面。 |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早春咏雪
王初
句芒①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注:①句芒:古代传说主木之神。)
【小题1】韩愈,字退之,他在古代文学史上因 而赢得后人的尊重。【小题2】从“斗剪”,“一时”,“初惊”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小题3】以下各项是对两首诗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一二两句写神宫春树百花竞放,正同人间春雪交相辉映。 |
B.韩诗三四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初春的热闹,与首句有因果关系。 |
C.两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甚至在情感变化方面都相同。 |
D.王诗咏雪兼咏神宫之花,韩诗咏雪兼咏小草,两首诗的意趣相同。 |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③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疕疡:疮。④蚩(chī):傻,无知。⑤翦翦:小气的样子。
【小题1】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字_____,本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_________。【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 |
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
C.清,蚩妄人也。 |
D.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
A.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无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薇:首阳山之薇,用伯夷、叔齐不食周黍而 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又”指诗人已在潭州滞留两年 |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写出大雁避人飞行,北归时的苍凉和落魄。 |
C.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
D.最后一句诗人用典,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指企求回归故里过隐居 生活已希望渺茫。 |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①“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