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州近②,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②沧州:滨海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 |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 |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 |
塞下曲(其一)
唐朝 常建
玉帛朝回①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②。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玉帛”是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持玉帛上朝表示宾服和归顺;“玉帛朝回”指朝觐汉国后回国途中。②此句用《汉书》典故,指汉与乌孙和亲,友好相处。【小题1】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望”表现了乌孙使臣对帝京的眷恋热爱。 |
B.次句叙述了乌孙归汉以后两国和平友好的关系。 |
C.最后两句,语言朴素而洗练,意境雄健而高远。 |
D.这首诗的题材是戍守征战诗,体裁是七言绝句。 |
魏征,巨鹿人也。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①,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注)①中钩:人名
【小题1】本学期我们学过魏征的《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雅有经国之才 (2)太宗幸九成宫
(3)朕能擢而用之 (4)寻以疾乞辞所职
【小题3】下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朕方自比于金 而况于明哲乎? |
B.寻以疾乞辞所职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 |
C.竭其力用 其皆出于此乎? |
D.不许我为非 未为衰老 |
(1)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小题5】本文除了用语言描写刻画魏征外,还较多地运用_______的方法来刻画魏征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崔珏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创作了有关鸳的诗歌送给诗人,诗人就创作了一组诗来唱和。 |
B.第一句写鸳鸯在夕辉中起舞,夕辉之美与鸳鸯的缤纷羽色相互辉映。 |
C.颔联多用虚字,“暂”“犹”“只”“亦”等字写了鸳鸯的缠绵多情。 |
D.颈联写诗人看见鸳鸯双飞雾中,停在瓦上,后又追逐梭子飞上织机。 |
《东宫作诗》
陆机
羁旅远游宦,托身承华侧。
……
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①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李益,唐代凉州人。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小题1】对首联和颔联内容或手法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现实 历史 | B.景色 情感 |
C.空间 时间 | D.比拟 联想 |
【小题3】结合作者身世,评析其“自伤”的情感。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①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矣! 云虽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②,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③,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注释]①巡、远:指。安禄山造反时,张巡与许远是守卫睢阳的主将。南霁云为张巡部将。②贼:指安禄山的叛军。③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南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⑴具食与乐 (________)⑵延霁云坐(________)
⑶皆感激为云泣下(________)⑷此矢所以志也(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血淋漓,以示贺兰∕贼以刃胁降巡
②且不下咽∕爱霁云之勇且壮
A.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相同,②组两字也相同 |
B.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不同,②组两字相同 |
C.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不同,②组两也不相同 |
D.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相同,②组两字不同 |
A.箭射中佛塔半块砖上,只留下了半支箭。 |
B.箭射中佛塔,砖上只剩下折断的半支箭。 |
C.箭射中佛塔,半支箭射进了佛塔的砖里。 |
D.箭射在上半部佛塔的砖中,只见半支箭。 |
⑴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⑵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小题5】本节文字通过对南霁云的 和 刻画,表现了他 和 的精神面貌。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 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 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②?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汉代刘向曾有《杖铭》诗:“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 。
【小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恬静优雅环境,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
B.颈联借法酒清琴,形神兼备地刻画自己美好情操。 |
C.“浩然机已息”,作者于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 |
D.“几杖复何铭”,用反问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
《昌黎先生集》序
唐·李汉
① 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春秋》书事,《诗》咏歌,《书》《礼》剔其伪,皆深矣乎!秦汉已前,其气浑然;迨乎司马迁、相如、董生、扬雄、刘向之徒,尤所谓杰然者也。至后汉、曹魏,气象萎靡;司马氏已来,规范荡悉;谓《易》已下为古文,剽掠僭①窃为工耳!文与道蓁塞,固然莫知也。
② 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②,渊泫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铿然而韶钧鸣。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万古,悯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坚,终而翕然③随以定。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④者矣!
③ 长庆四年冬,先生殁。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十五,书、启、序九十六,哀辞、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五十二,总七百,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目为《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僭:越分 ②卓踔:高远 ③翕然:和顺 ④常:一般、普通、平常
【小题1】文中“昌黎”是指韩愈的 。【小题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
B.李汉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
C.曹氏父子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
D.韩愈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
【小题4】作者写第③段的意图是 。
【小题5】简述作者对韩愈文章特点和文学成就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小题1】本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
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
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
刘勰传
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②天监初,起家奉朝请①。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②,已用蔬果,而二郊③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③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选自《<文心雕龙>译注·梁书刘勰传》)
(注)①奉朝请:官名。 ②飨荐:祭献。飨通“享”。 ③二郊:祭天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⑴笃志好学
⑵除仁威南康王记室
⑶乃负其书
⑷未期而卒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而二郊农社 | B.犹有牺牲 |
C.引而次之 | D.言为文之用心也 |
⑴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⑵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
【小题4】第③段“初,勰撰《文心雕龙》……常陈诸几案”这部分,表现了刘勰对自己撰写的《文心雕龙》_____的心理。
【小题5】概括刘勰一生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