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已。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河东集》)

【小题1】柳河东,即 ,字  ,与韩愈一起倡导    。我们上学期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他的文章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良久已(____________) (2)窥之黑(____________)
(3)愈以为有(____________) (4)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__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C.之可上D.其一少北而
【小题4】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投以小石B.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D.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小题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西山道口”为游踪的起点,一共写了两条道,一条往西,一条往北转向东。
B.第二条道路重点不到四十丈远便有一条小河,河边的石块上面形成女城和屋栋的形状。
C.本文重点记叙第二条道。第二条道上有河流、积石,有水障和城门。
D.第二段全是议论性文字,作者故作不肯定的言辞,委婉曲折地道出怀才不遇,横遭贬逐的不平情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7 10: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如果
D.则又爱之太恩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中的“已”通“矣”,可译为“了”。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为“种植它们的时候像对待孩子那样,将它们放在一边不管的时候,像抛弃了它们”。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中的三个“以”都是连词,意义也完全一样。
D.该文段交代了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经验,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
【小题4】该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文段中的两组对比内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天际”即天边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通“趋”,往
C.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故不积步 跬:半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 耳得之为声
B.醉则更相枕卧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游是乎始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不知东方既白 蚓无爪
【小题3】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漏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B.甲文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C.乙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