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已。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河东集》)

【小题1】柳河东,即 ,字  ,与韩愈一起倡导    。我们上学期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他的文章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良久已(____________) (2)窥之黑(____________)
(3)愈以为有(____________) (4)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__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C.之可上D.其一少北而
【小题4】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投以小石B.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D.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小题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西山道口”为游踪的起点,一共写了两条道,一条往西,一条往北转向东。
B.第二条道路重点不到四十丈远便有一条小河,河边的石块上面形成女城和屋栋的形状。
C.本文重点记叙第二条道。第二条道上有河流、积石,有水障和城门。
D.第二段全是议论性文字,作者故作不肯定的言辞,委婉曲折地道出怀才不遇,横遭贬逐的不平情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7 10: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C.引觞满酌 引觞:倒满酒杯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余僇人 朝歌夜弦,秦宫人
B.醉则更相枕卧   故为之文
C.施施而行 于其身也,耻师焉
D.不培塿为类     客亦知夫水月乎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游其他山水的心情抑郁是为了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加上“始得”二字,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才被揭示出来。
C.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
D.读完全文我们不难看出西山高低起伏的异态与作者受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相映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节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顾其中,未见可者 师:学习
B.为众人师且不敢 众人:许多人
C.天下不以郑尹 非:责怪
D.虽敢为师  仆:谦称,指自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柳宗元直接拒绝为师的一组是(   )
①仆自卜固无取
②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③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
⑤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⑥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很有自知。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多方面说明了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
D.柳宗元提倡师道。对反对师道的人,无论从形象和用词上,都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冷嘲热讽,可见其批判的尖锐与力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2)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