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 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靠近今富春江处。作者綦(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小题1】“持竿叟”暗含了________( 填入人名)富春江隐居垂钓的典故。
【小题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为五言古体诗,开篇“幽意无断绝”中“幽意”二字透出全诗主旨。
B.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C.此诗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肆意不羁的人生态度。
D.全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小题3】标题中的“泛”字传神并统领全诗,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泛”字展开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小题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父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疾弥年       
②原平不欲使人其坟墓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    
A.细小    B.低下    C.稍微    D.没有
②己自    
A.领    B.拉   C.征引    D.退却
(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B.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D.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B.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D.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6)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①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小题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
A.无锡
B.镇江
C.南京
D.苏州
【小题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小题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注释:①王昌龄:常建的好友,常建写此诗时王昌龄实际上已登仕途,不再隐居。②云:白云。齐梁隐士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
【小题1】从题材上说,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 。
【小题2】对这首诗中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溪深不测”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
B.“茅亭宿花影”中的“宿”是指“夜宿”,紧扣前面的“茅亭”意思是说“夜宿于茅亭”。
C.“谢时”是说辞去世俗之累。
D.“犹为君”中“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
【小题3】有人评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意表:言外之意),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永,字永宾,其先辽西石城人。曾祖悵,仕魏,黄龙镇将,因徙高陆之河阳焉。永幼有志操,闾里称之。魏正光末,六镇扰乱,遂携乡里老幼,避地中山。后赴洛阳。拜殿中将军,稍迁平东将军,封沃阳县伯,邑五百户。青州人崔社客举兵反,永讨平之。进爵为侯,除左光禄大夫。时有贼魅元伯生,率数百骑,西自崤、潼,东至巩、洛,屠陷坞壁,所在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娄昭讨之,昭请以五千人行。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若星驰电发,出其不,精骑五百,自足平。若征兵而后往,彼必远窜,虽有大众,无所用之。”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帝西迁,永时不及从。大统初,乃结宗人,潜谋归款。密与都督赵业等袭斩西中郎将幕容显和,传首京师。以功别封昌平县子,邑三百户,除北徐州刺史。从檎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并有战功,进爵为公。河桥之役,永力战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尔绵氏。魏废帝元年,授恒州刺史。于时朝贵多其部人,谪永之日,冠盖盈路。当时荣之。孝闵帝践阼,进爵广城郡公。入为工部中大夫,迁军司马。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前后累增凡三千九百户。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寻为右二军总管,率兵北道讲武。遇疾,卒于贺葛城,年六十八。丧还,高祖亲。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同华等五州刺史,谥曰基。

(节选自《周书·段永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其不   虞:猜度,料想
B.自足平   殄:消灭,灭亡
C.永知所在   觇:窥视,观察
D.高祖亲   临:到,到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与“国宅”相对。前者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后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文中的“闾里”指乡里的人。
B.“赐姓”一般是指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文中皇上将段永祖先的部落名“尔绵氏”赐给他作为姓氏。
C.“废帝”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即为庙号。庙号始于殷代。
D.“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永爱护乡邻。魏正光末年,六镇发生了动乱,威胁到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于是携带老幼,前往中山避难。
B.段永屡立战功。他讨伐平定了青州人崔社客的反叛,灭掉以元伯生为首领的盗贼,还收复了弘农,攻破了沙苑。
C.段永知错就改。皇帝西迁后,他联络宗族中人,暗中谋划反叛,与赵业等斩杀西中郎将慕容显和,但他后来知错就改,仍被封爵。
D.段永受人拥戴。当时的朝中显贵有很多是他的部下,谒见他的日子,车子塞满了道路,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
(2)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长安杂题

(唐)杜牧

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

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
(注)①九陌: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②霓旄:指彩虹,③羁络:马络头。
【小题1】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小题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尾联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

(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老/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阁,原为值勤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雉堞,由女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作战时用于掩护守城的将士。
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颁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待城中的北镇乱党,他不忍心处死他们,而设法保全他们。
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他又劝降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C.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D.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
C.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
D.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⑵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小题1】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A. 咏史咏物 B. 边塞怀古 C. 边塞送别 D. 送别咏史
【小题2】对诗歌前八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常”、“千”、“万”都从空间描写雪景。
B. “卷”、“逐”既写雪的威势又喻敌军压境。
C. “兼汉月”、“照”写雪的永恒和雪的光华。
D. “鸟飞绝”、“马蹄滑”用拟人而移情入景。
【小题3】诗歌划线部分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