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多少年。②共传:一起举杯。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小题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7 09: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②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国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武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武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武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亮、谢晦,郑鲜之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出游时,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以请求奏事为由也参加了宴会。这都说明郑鲜之隐厚笃实,赠恤亲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明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①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②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甲)
③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乙)
④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丙)”
⑤(丁)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B.也C.矣D.耳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小题4】对“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鸡难道不是希望它来呼唤自己来吃食吗?
B.那些鸡难道不是幸亏它的呼唤才过来吃食吗?
C.那些鸡恐怕是希望它来呼唤自己来吃食的吧?
D.那些鸡恐怕是幸亏它的呼唤才过来吃食的吧?
【小题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