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小题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
【小题3】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小题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近观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小题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B.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C.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D.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①行牧且荛   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③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④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⑤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⑥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以后,假装像小孩似地害怕和啼哭,趁一个强盗离开之机,暗地里寻找机会割断了绳子,拿刀杀了一个强盗。
B. 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要杀区寄,区寄与他斗智,并在半夜烧断绳子杀死了他。他敢作敢为,希望人们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C. 刺史颜证觉得区寄与众不同,要留他当衙门小吏,但幼小老实的他由于阅历不深,缺乏远见卓识,拒绝了这份好差事。
D. 这篇小传赞扬了区寄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梅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①猿夜,梦断越①鸡展。
海雾连南极,江雪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②,非为帝京尘。
【注】①楚、越:泛指江南,这里指代永州,永州在荆楚的最南端。②化:染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实景。梅子成熟时,正是江南晚春时节,阴雨绵绵,这梅雨一下就是十几天,大地苍茫一片。
B.颔联以动衬静,猿鸣鸡啼打破了沉寂,借此写作者所在地的宁谧幽静,风景宜人。
C.颈联情景交融,“海雾”“江雪”意蕴丰富,该句体现了独特沉郁的风格。
D.尾联用典,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缩衣”,其含义与本诗相似,异曲同工。
E.本诗运用象征手法,借梅雨抒发作者深沉的感情,含蓄蕴籍,意味深长。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骆谷①晚望

韩 琮②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要道,是一处军事要隘。②韩琮于唐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为人所逐。此诗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小题1】以下是对本诗的分析鉴赏,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类诗大多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往往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心中幽情。
B.首句“如画”“如丝”两个比喻,将大景与远景交错,使山光与水色竞美,描绘出秦川渭水一派锦山绣水的美丽图景。
C.首句的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
D.韩琮借用“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表达了自己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的心情。
E.本诗运用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惹人眼馋;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
【小题2】“莫来好”与“断肠枝”是什么关系?试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再用“昨夜”点明其来的时间,“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第二联用倒装手法,加深了描写,先写“鸿雁”“云山”这些感官能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
C.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第四联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前面第三联后一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表明了诗人的谆谆告诫,可谓语重心长。
E. 本诗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中间四句或在议论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议论,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小题1】本诗前两句直接点出作者情感的两个词是:后两句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是:
【小题2】本诗后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一画面是运用什么手法进行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本人是此诗的中心“物象”,请根据标题和四句诗勾勒出作者的形象。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的诗题交代了晴雪和暮色这两种所写景物。描绘了一幅寒寂的空山晚晴图。
B.五、六句在写景上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
C.诗的第一句就为下文清冷凄清的感情抒发奠定了基调,烘托出诗人的失意、苦闷。
D.作者应举落第,心情抑郁,美好的事物使诗人心情得到缓解,可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又生悲观。
E. 诗中末尾两句诗人写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
【小题2】赏析本诗中的颔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 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第一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
B.首联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衰败不堪。
C.“陇上羊归塞草烟”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丰富的生活和闲适心情,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D.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苏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
E. 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尾联真实地展现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形象。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滿长。

云髻罢梳还对境,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担御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逛()
A.这首宫怨诗从一“望”字起笔,以“遥窥"收朿,含蓄地表达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宠而不得的哀怨。
B.“尽晓妆”“望君王”一句,写宫妃大清早就起床精心梳妆打扮,翘首望向君王的宫殿,希望能得到君王的宠爱。
C.颈联运用动作描写,“对镜”“添香”这些细节,写出了宫妃豪奢的生活,反衬出宫妃空虚、寂寞的精神生活。
D.尾联“遥窥”二字,表现了宫妃复杂微妙而自我嘲讽的心理:享有尊贵的地位却只能整 翘首空待,还不如那清扫御床的宫女。
【小题2】“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一句,“冷”“长”用语稍妙,情致细腻,含而不露。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