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王昌龄及第时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于盱眙,辞官归隐途中,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②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溪水”“白云”都是隐者居处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芍药,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姜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诗人用“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的描写,写出了隐者的清贫,隐处的雅趣,描绘出了一幅清贫幽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闵王司马承敬才,少笃厚有志行。拜奉车都尉,稍迁广威将军,镇安定。永嘉中,天下渐乱,间行依征南将军山简,会简卒,进至武昌。元帝初镇扬州,承归建康,补军谘祭酒。太兴初,拜屯骑校尉,加辅国将军,领左军将军。

承居官俭约,家无别室。寻加散骑常侍,辅国、左军如故。王敦有无君之心,表疏轻慢。帝夜召承,以敦表示之。曰:“王敦顷年位任足矣,而所求不已,言至于此,将若之何?”承曰:“陛下不早裁之,难将作矣。”帝欲树籓屏,会敦表以宣城内史沈充为湘州,帝谓承曰:“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承应之。

初,刘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诸心腹,以镇方隅。故先以承为湘州,续用隗及戴若思等,并为州牧。承行达武昌,释戎备见王敦。敦与之宴,欲观其意,谓承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帅才也。”承曰:“公未见知耳,铅刀岂不能一割乎!”承以敦欲测其情,故发此言。敦果谓钱凤曰:“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听承之镇。时湘土荒残,公私困弊,承躬自俭约,乘苇茭车,而倾心绥抚,甚有能名。敦恐其为己患,诈称北伐,悉召承境内船乘。承知其奸计,分半与之。

敦寻构难,遣参军桓罴说承,以刘隗专宠,今便讨击,请承以为军司,以军期上道。承叹曰:“吾其死矣!地荒人鲜,势孤援绝。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惟忠与义,夫复何求!” 敦遣南校尉魏乂、将军李恆、田嵩等甲卒二万以攻承。承且战且守,待救于尹奉、虞望,而城池不固,人情震恐。或劝承南投陶侃,又云可退据零桂。承曰:“吾举义众,志在死节,宁偷生苟免,为奔败之将乎!事之不济,其令百姓知吾心耳。”相持百余日,城遂没。乂槛送承荆州,刺史王暠承敦旨于道中害之,时年五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B. 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C. 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D. 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常侍为皇帝的侍从近臣,西汉设有中常侍,魏晋设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设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C. 州牧等同于刺史,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
D. 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志魏晋南北朝为南方的简称。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承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在湘州任职时,当地荒凉残破,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节俭,坐简陋的车子,尽心安抚当地军民,有能干的名声。
B. 司马承深得皇帝的信任。晋元帝想建立边防重镇,恰好王敦推荐宣城内史沈充管理湘州,而晋元帝认为湘州位置重要,于是派司马承出任湘州刺史。
C. 司马承为国尽忠。王敦之乱爆发后,他在魏乂等人的猛烈攻击下死守不降,最终城失陷而司马承被擒,在他被送往荆州的途中被人杀害。
D. 司马承有勇有谋。他知道王敦设宴是想要窥探他的用意,于是故意在王敦面前放出豪言,王敦叛乱后,还分一半船只给他,让其放松警惕。
【小题4】翻译文中横画线的句子。
(1)王敦有无君之心,表疏轻慢。帝夜召承,以敦表示之。
(2)吾其死矣!地荒人鲜,势孤援绝。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
宋 宋伯仁
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
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
池荷
宋 黄庚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下列对前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
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
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
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
【小题2】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子高洁品格。
如: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
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
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
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
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小题3】《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 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渔家傲·寄仲高
陆 游
东望山阴何较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③仲高:陆升之(1113-1174),宇仲高,陆游的堂兄。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小题1】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
B.陆词最后三句描述自己现状——韶华已逝,浪迹天涯,夜不能寐,只有饮茶消忧。这流露出诗人落寞消沉之意。
C.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
D.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
E. 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题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写情感。
【小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胡歌
【唐】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赏析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再下第(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夕九起嗟”一个晚上竟然多次起来嗟叹,这个细节刻画出作者落第后内心的极度忧郁和哀伤,他陷入了悲痛中,根本无法入睡。
B.“两度长安陌”中的“两度”与标题中的“再”相照应,解释了“一夕九起嗟”的原因,这原因其实就是《登科后》中的“龌龊”。
C.《再下第》写孟郊失意时“龌龊”,痛哭流涕;《登科后》写他中举后“放荡”,对行为不加检点。表现出古代文人率真任性的特点。
D.《登科后》把苦恼落魄的“昔日”和兴致高涨的“今朝”作对比,抒发了作者难以掩抑的得意与欢快。
E.唐代时,科举考试是像孟郊这样的寒门士子进入朝廷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通道,所以他才会在落第和登科后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小题2】这两首诗的末句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元和十二年(817),李愬率军雪夜奇袭蔡州,几乎兵不血刃,一举平定了达三十多年之久的蔡州藩帅叛乱。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了此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写鸡鸣,让人想到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
B.首联竭力渲染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暗示了奇袭的艰险和李愬的智勇。
C.“官军入坡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夜袭令叛军猝不及防。
D.尾联写老人的惊奇之语,迟暮之年睹此快事,对国家的中兴既有希望又有隐优。
E.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诗人要用写史的形式记述这一重大事件,使之流传。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言近旨远,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段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②蒲桃;今作“葡萄”。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
B.三、四句的“刁斗”“公主琵琶”不是欢乐之声,而是哀怨之调。打更声和南怨的配琶声营造了肃穆而凄凉的氛围。
C.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写出了边塞之景的豪迈壮阔。
D.九、十句写玉门关还被遮断,土兵需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表现了将士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的豪情。
E.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汉武帝把葡萄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讥讽了好大喜功的帝王。
【小题2】本诗妙在多用叠词来表情达意,请选出其中两处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不缉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狄仁杰传传),有删改)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B.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C.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D.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 让:谦让    B. 诸囚次于宁州 次:停留
C. 绳坠四面成蹊 蹊:小路    D. 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 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 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 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②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飒飒凉风、潇潇暮雨的声音,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近在耳边,仿佛泉水从山峰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天空飞去。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