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B.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C.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D.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小题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是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其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和断代史;如《左转》、《战国策》就属于编连体史书,《国语》就属于国别体,《史记》就属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就属纪传体断代史。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 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除”、“起”、“辟”等。
D. 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 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C. 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 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2)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类橐驼者    类:似,像
B.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效慕:效仿羡慕
C.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天:天性
D. 故病且怠 病:患病
【小题2】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 非有能早而之也 B. 其事以为官戒也
C. 先大母婢也,二世 D. 我固当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乡人号之“驼” B.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C. 不抑耗其实而已     D.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小题4】下列各句,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理,非吾业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小题5】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 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 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 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由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作者和陆明府送一位将军再度出塞,心生感慨,愤而书写的赠别诗。
B.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
C.三、四句紧承二句,以“始返”与“还向”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
D.“黄金装战马”后六句,设想将军再次出塞后的生活,刻画了将军威仪堂堂、足智多谋的形象。
E.末二句采用设问的手法,借东汉的班超提笔从戎的事例,充分肯定了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名垂青史。
【小题2】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后人云此诗气势激昂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实为大家手笔。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本诗的艺术特色。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小题2】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日出江花江胜火     D. 引人入胜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代文章没有标点,阅读时通常把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常用圈和点来标记。
B. 百工原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行业的总称,也泛指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
C.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社会特有的阶层,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
D. 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六种技艺,相传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溪上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
【小题2】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甲诗 乙诗
送僧往湖南 送濬上人
刘商  刘商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甲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甲诗末句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E. 两诗皆以实写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
【小题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小题1】简要说明首联在全诗中的主要作用。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季。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也。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常慕立功名,不拘小节。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光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
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光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余骑。光酹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帝望见,壮之,驰召与语,大说,即日拜朝请大夫,恒致左右。
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怀竭节。及江都之难,潜构义勇,将为帝复仇。先是,帝宠昵官奴,名为给使,宇文化及以光骁勇,方任之,令其总统,营于禁内。时孟才、钱杰等阴图化及,因谓光曰:“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以卫社稷,斯则古人之所耻也。今又俯首事仇,受其驱率,有熏面目,何用生为?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公义士也,肯从我乎?”光泣下沾衿,曰:“是所望于将军也。领给使数百人,并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内营。以此复仇,如鹰鹯之逐鸟雀。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光语泄,陈谦告其事。化及大惧曰:“沈光者,勇决不可当,须避其锋。”是夜即与腹心走出营外,留人告司马德戡等,遣领兵马,逮捕孟才。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遇德戡兵入,四面围合。光大呼溃围,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德戡辄复遣骑,持弓弩,翼而射之。光身无介胄,遂为所害。麾下数百人皆感奋用力,斗而死,一无降者。时年二十八。壮士闻之,莫不为之陨涕。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江都之难:指宇文化及缢杀炀帝。
【小题1】(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B.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C.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D.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指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是其帝号。“隋炀帝”含有贬抑的意思。
B.辽左,指辽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称江东为江左、称江西为江右。
C.总统,在文中是总管、统率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国家元首。
D.仆,古时男子谦称,古时经常用来谦称的还有“臣、某、小人、微臣”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光骁勇敏捷,作战勇敢。他曾经爬到高处帮助僧人系好绳索,使人嗟叹惊异;跟随炀帝征讨辽东时,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十多个敌人。
B.沈光志在功业,慷慨激昂。他辞别众宾客时立下“如果不能建功立业,就死在高丽”誓言,后因作战勇猛受到隋炀帝赏识,被授予官职。
C.沈光知恩图报,为人所害。为报知遇之恩,在隋炀帝被害之后,沈光联络孟才、钱杰等人图谋杀死宇文化及,不料事情败露,自己反而被害。
D.沈光事迹感人,可歌可泣。沈光的部下为沈光的勇猛善战、义重如山所感动,在沈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望见,壮之,驰召与语,大说,即日拜朝请大夫,恒致左右。
(2)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概括前两联景物特征。
(2) 诗人说“艰难苦恨”,试概括其“艰难苦恨”的原因。
(3)前两联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