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B.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C.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D.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①行牧且荛   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③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④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⑤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⑥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以后,假装像小孩似地害怕和啼哭,趁一个强盗离开之机,暗地里寻找机会割断了绳子,拿刀杀了一个强盗。
B. 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要杀区寄,区寄与他斗智,并在半夜烧断绳子杀死了他。他敢作敢为,希望人们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C. 刺史颜证觉得区寄与众不同,要留他当衙门小吏,但幼小老实的他由于阅历不深,缺乏远见卓识,拒绝了这份好差事。
D. 这篇小传赞扬了区寄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8 08: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柳宗元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先帝弃万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訏谟定命,有扶翼经纬之绩。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祔于兵曹君之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B.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C.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D.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既笄五年”中的“笄”也叫“及笄”,指女子二十岁成年。
B.“为起居舍人”中的“起居舍人”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
C.“加户部侍郎”中的“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掌管财用及户籍。
D.“有司稽于论次”中的“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夫人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具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刘夫人也不例外。
B.刘夫人的父亲也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他曾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
C.刘夫人的儿子王叔文不仅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在自己的职位上也从不懈怠。
D.刘夫人在娘家奉养孝敬父母,在婆家侍奉丈夫、教育儿子,她教育王叔文五十三年,始终没有什么欠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2)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字梦得)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本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坎坷多变,人生之起伏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一句,写诗人踏上汉时故道,追忆伏波将军当年的叱咤威风,似在目入耳,可睹可闻,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希望。
C.“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写如今伏波将军庙前空余荒草石像、残垣断壁,再联系自己如今境遇,思及唐王朝的倾颓,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一句,妙在正话反说,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当下风云再变,厄运又至,再度遭贬。故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小题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5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①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砻斫③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不砻斫之器 居:积存
B.画宫于     堵:墙
C.讨论其大经   大经:根本的原则
D.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艺也    伐:声讨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后知其术工大矣   蚓无爪牙
B.劳力者役人 彼为天下者,本
C.举而加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天下举首望曰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B.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C.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D.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我觉得他十分可笑,认为他是个没有能耐却喜爱钱财的人。
B.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他)估量房屋的负荷,审察木头的承受力,举杖一挥说:“砍吧”,那些拿斧头的人便跑到右边。
C.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他)思考怎么在极其微小的土地上建造高楼大厦,而不会(因为胆怯而)后退。
D.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发现梓人对于具体操作一窍不通,引发了作者的嘲讽和怀疑,也为后文的观察做了铺垫。
B.文章第三段是作者通过对梓人的观察引发感慨,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宰相学习。
C.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发现宰相在任用人才方面团结手下的全体官员辅佐天子治国,这和梓人团结所有的工匠建造屋子有类似性。
D.文章前一半细写梓人,后一半细合相道。叙议结合,卒章显志。由梓人监管匠人类比宰相辅佐天子治国,足见其政治远见。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2)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