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人 | 实验方案 |
小敏 |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
小英 |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
小玲 |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穴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小红 |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敏 | B.小英 | C.小玲 | D.小红 |
氢化镁(化学式为MgH2)是一种常用的焰火剂,遇水易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拟用如装置制备氢化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体流向的连接顺序为___(填仪器接口处的字母编号)。
(2)用连接好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下列步骤).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c.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请简述如何检验E装置的气密性:___。
(5)氢化钠(NaH)也是一种金属氢化物,常用作缩合剂、烷化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氢化钠与氢化镁,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体流向的连接顺序为___(填仪器接口处的字母编号)。
(2)用连接好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下列步骤).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c.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请简述如何检验E装置的气密性:___。
(5)氢化钠(NaH)也是一种金属氢化物,常用作缩合剂、烷化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氢化钠与氢化镁,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
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A.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
B.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 |
C.此装置防止点燃不纯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 |
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
已知某粗铜粉末中含有少量的铁、锌、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粗铜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开展如下实验探究:
步骤Ⅰ:称取质量为m1的粗铜样品;
步骤Ⅱ:向样品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步骤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m2;
步骤Ⅳ:将步骤Ⅲ所得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质量为m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步骤Ⅱ中加入的稀盐酸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测得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用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3)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按此方法测量结果将会___________(填“不变”或“偏高”或“偏低”)。
步骤Ⅰ:称取质量为m1的粗铜样品;
步骤Ⅱ:向样品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步骤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m2;
步骤Ⅳ:将步骤Ⅲ所得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质量为m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步骤Ⅱ中加入的稀盐酸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测得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用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3)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按此方法测量结果将会___________(填“不变”或“偏高”或“偏低”)。
小明同学坐竖直升降的电梯从一楼到六楼时,感觉刚上升时有一种向下沉的感觉,快到六楼时却有一种向上抛的感觉;而从六楼到一楼时,刚开始向下时也有一种向上抛的感觉,快到一楼时又有一种向下沉的感觉.小明对此产生了兴趣,觉得这种感觉应该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有关.于是他找来了一只弹簧秤和一块铁块来做实验.他把弹簧秤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再把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如图1所示.当电梯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然后他开始研究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每隔1s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一所示,并画出了弹簧秤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从图2中小明领悟到了向下沉的感觉是人对地板的压力在增大,向上抛的感觉是人对地板的压力在减小.接着他又开始研究电梯整个下降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变化,记录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 一楼到六楼的实验数据
表二 六楼到一楼的实验数据
(1)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范围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弹簧秤示数变大时电梯在上升,变小时电梯在下降,你认为她的观点对吗?_________________
(2)仅从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如何来判断电梯在整个过程中在上升还是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 一楼到六楼的实验数据
时间 t(s)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弹簧秤 的示数 F(N) | 10 | 11.5 | 11.0 | 10.5 | 10.0 | 10.0 | 10.0 | 10.0 | 9.5 | 9.0 | 8.5 | 10.0 |
表二 六楼到一楼的实验数据
时间 t(s)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弹簧秤 的示数 F(N) | 10 | 8.5 | 9.0 | 9.5 | 10.0 | 10.0 | 10.0 | 10.0 | 10.5 | 11.0 | 11.5 | 10.0 |
(1)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范围是________
A.第1至4秒 | B.第4至7秒 | C.第7至10秒 | D.第10至11秒 |
(2)仅从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如何来判断电梯在整个过程中在上升还是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徐学习了胆矾后,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矾类”物质的化学式,明矾(KAl(SO4)2·12H2O)、皓矾(ZnSO4·7H2O)、绿矾(FeSO4·xH2O)等。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小徐为了测试绿矾(Fe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如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1)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_____ ;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 ;
(3)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 .

步骤 | 操作 | 质量/g |
1 | 称量石英玻璃管A(带止水夹K1和K2) | M1 |
2 |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A中,将无水硫酸铜装入B | / |
3 | 再次称量A | M2 |
4 | 打开K1和K2,先缓缓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 熄灭酒精灯,关闭K1和K2,称量A | M3 |
5 |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 / |
6 | 直至A质量不变 | M4 |
(1)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
(3)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科学史上有这样一段关于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和伏打的佳话,“ 一条蛙腿”引发了电生理学的

起源和电池的发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伽伐尼在经历了“蛙腿抽动”这一偶然发现之后,重复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2)伽伐尼进行实验①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是引起蛙腿抽动的原因。
(3)伏打的质疑引发了伽伐尼新的实验:“伽伐尼剥出蛙腿的一条神经,一头和脊柱接触,一头和蛙腿受损的肌肉接触,多次实验均发现蛙腿抽动”。此实验 ________(选填“支持” 或“不支持”)伽伐尼原有的结论。
(4)在伏打提出“金属电”后约 50 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指出,所谓“金属电”是化学作用引起的,是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而产生的电流,伏打电堆其实是多个伏打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如图为一个伏打电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其正负极 ________。

起源和电池的发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伽伐尼在经历了“蛙腿抽动”这一偶然发现之后,重复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2)伽伐尼进行实验①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是引起蛙腿抽动的原因。
(3)伏打的质疑引发了伽伐尼新的实验:“伽伐尼剥出蛙腿的一条神经,一头和脊柱接触,一头和蛙腿受损的肌肉接触,多次实验均发现蛙腿抽动”。此实验 ________(选填“支持” 或“不支持”)伽伐尼原有的结论。
(4)在伏打提出“金属电”后约 50 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指出,所谓“金属电”是化学作用引起的,是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而产生的电流,伏打电堆其实是多个伏打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如图为一个伏打电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其正负极 ________。

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带来的冲击波成功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会燃烧。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类似的装置,如图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塞,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表: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氢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______________;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类似的装置,如图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塞,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表:
H2体积分数/%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点燃时的现象 | 不燃不爆 | 弱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弱 爆炸 | 安静燃烧 | 安静燃烧 |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氢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______________;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白磷与氧气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等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各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白磷与氧气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等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各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l2)而泛黄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碘化钾变质的原因,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碘化钾变质有下列两种可能原因
甲: 4KI+O2+2H2O=4KOH+2I2
乙:4KI+O2+2CO2=2K2CO3+2I2(需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2)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探究)
(I)取少量已泛黄变质的碘化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若要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O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即便证明了产生的气体是CO2,也不能得出“碘化钾变质的原因是乙”的结论。理由是_____
(2)为了探究得到碘化钾变质的原因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在乙瓶中应加入______(填写物

(查阅资料)
(1)碘化钾变质有下列两种可能原因
甲: 4KI+O2+2H2O=4KOH+2I2
乙:4KI+O2+2CO2=2K2CO3+2I2(需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2)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探究)
(I)取少量已泛黄变质的碘化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若要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O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即便证明了产生的气体是CO2,也不能得出“碘化钾变质的原因是乙”的结论。理由是_____
(2)为了探究得到碘化钾变质的原因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在乙瓶中应加入______(填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