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称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497g;
(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鼓入的X气体是_____。
(3)根据题意,计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称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497g;
(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鼓入的X气体是_____。
A.氮气 | B.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 C.除去氧气后的空气 |
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CO2 气体的质量,计算 Na2CO3 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1)打开止水夹 K,先对装置 A 和 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 CO2 的空气一会儿,其目的是_____,再接上装置 C 和 D。
(2)待装置 A 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 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 CO2 的空气一会儿。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CO2 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3)若省略 B 装置,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打开止水夹 K,先对装置 A 和 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 CO2 的空气一会儿,其目的是_____,再接上装置 C 和 D。
(2)待装置 A 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 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 CO2 的空气一会儿。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CO2 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3)若省略 B 装置,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请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性。

(1)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性。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观察图甲硬质玻璃管和试管中的现象,可验证该气体是否为CO |
B.观察图乙装置中的现象,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C.观察图丙装置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强弱 |
D.观察图丁装置中的现象,检验空气中是否有水分 |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取一定量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请根据题目回答: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_____。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

请根据题目回答: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_____。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 D.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
某同学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
(2)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
(2)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 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1)(提出问题)这些气泡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猜想)①是氧气;②是氯化氢;③是氨气(NH3);④是氢气。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③,否定的依据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他们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他们用________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氢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每个装置的反应均完全)。

(2)(实验结论)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________;
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他们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1)(提出问题)这些气泡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猜想)①是氧气;②是氯化氢;③是氨气(NH3);④是氢气。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③,否定的依据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他们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他们用________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氢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每个装置的反应均完全)。

(2)(实验结论)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________;
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他们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