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裛裛(yiyi);气味郁盛的样子。②素娥:嫦娥。③青女:霜神。
(1)梅花开放“非时”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全诗简要概括。
(2)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蝉栖身高树餐风饮露。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B.颈联由蝉写到诗人的经历。诗人由蝉的命运联想到了自身的不幸,回忆自己的仕宦生涯,流露出不尽的感慨,并扩大了诗歌内涵。
C.颈联用典述说诗人的宦游生活。正是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使诗人想到了陶潜弃官归隐之举,其隐逸情怀油然而生。
D.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诗人感谢蝉时时警醒自己,也要举家保持清贫,固守自己的清高之志。
【小题2】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本讲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因陷入牛事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迢递: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全诗吟咏“落花”,表明所写是暮春时节,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B.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写出了弯弯的小径连接到花影翻飞迷离,落花飞舞到达高远之处,迎来脉脉斜晖。
C.颈联写诗人肝肠寸断不忍心把落红扫去,仍然望眼欲穿盼望远去的客人能够归来相聚。
D.“沾衣”,是指落花的花瓣飘落在诗人的衣襟上,也指泪落衣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春尽花谢之时看花的心意,徒留伤感。
E. 全诗基本采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悄态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芳心”的多层含义。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⑴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⑵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和观点不同,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注)①契苾使君:蔚州刺史契苾通。契苾通是铁勒族契苾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苾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以后又立有大功,封凉国公。②奕世:累世。③襁负:背着小孩。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⑤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⑥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号称苍鹰,威震匈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对契苾部落人为朝廷效力的历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B.颔联选择掩旗夜袭和朝飞冰河两个画面,表现了军情紧急及军队迅疾神勇的态势。
C.颈联写少数民族的男儿背着小孩来到青冢,北狄姑娘用瓦壶犒劳唐朝大军。
D.这首诗气势轩昂浑健,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战斗场面以及军民和谐相处的画面。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①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因此地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③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登楼即景,作者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B.“虚”既是对贾谊上疏论时事,却没被当权者采纳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C.作者以王粲自况,借“更远游”表达了自己要离开幕府,回归江湖的决心。
D.颈联表达了诗人因不得志而失落不已,想立即驾“扁舟”归隐,在另一个天地中寻求安慰的心情。
E. 本诗境界阔大,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笔力遒劲,意味深长。
【小题2】请赏析本诗尾联。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小题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E. 芭蕉和丁香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各有各的哀愁,各有各的诉求。
【小题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B."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是说黄昏时分,诗人渴望休息以缓解疲劳和愁绪。
C.“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月如钩”,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月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D.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文学常识填空
【小题1】汉朝诗歌成就集中体现在()和汉末文人诗()。
【小题2】东晋诗人()独创田园诗,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之祖,而()开山水诗派,被称为山水诗之祖。
【小题3】词起源于隋朝,晚唐五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以温庭筠和()为代表的()。
【小题4】晚唐诗坛被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和()。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