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 李商隐(813-858)
- 《无题》
- 《贾生》
- 《夜雨寄北》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①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庄子·秋水》中提到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鸟。【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绿树与洲渚连接的阔大之景,乃登楼所见。 |
C.颔联用典,借助贾谊、王粲的人生际遇,抒发了自己要像他们一样于逆境中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
D.颈联的“永”字用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功力颇近杜诗。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E. 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小题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
【小题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锦瑟》,回答下面题目。
(2)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2)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