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起
李商隐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晓日
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当幕僚,郁郁不得志。②咸池:古代神话中日浴之处。③日观:泰山东南山顶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小题1】简要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两首诗中借“日”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北楼

李商隐

春物岂相千,人生只强欢。

犹曾敛夕,酒竟不知寒。

异域东风湿,中华上象宽。

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作者在桂林郑亚幕府中,是年春天郑亚被贬消息传来。②花,指南方盛产的朝开暮萎的木槿。③上象,指天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提到春天的风景再美丽,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直接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感。
B.第二句写面对如此春光和人事,只能强颜欢笑,人生不如意,写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感伤。
C.第四句写诗人将杯中酒喝干,此时本应是春寒料峭,却因身居南方且喝酒而无春寒之感。
D.颈联写登楼所见所感:异域春风给人湿润的感觉,登上北楼看见了中原宽阔高远的天空。
E.尾联点明登上北楼原因,写作者不惜生命,也要倚在高高的栏杆上,表现了诗人的急切。
【小题2】李商隐的这首诗和《夜雨寄北》在表现手法和具体情感上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B.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词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
C.《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史上有“元白体”之说,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将白居易与元稹的诗体并称为“元白体”,苏东坡也曾将其二人相提并论,称为“元轻白俗”。白居易与元稹不但是诗歌创作上的同道,也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D.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有《乐章集》。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①又何人。
(注)注①,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域来,就和宠纪张丽华、孙责嫔躲在景阳官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伴虏。
【小题1】下列对《马嵬坡》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事件为体裁。
B.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
C.“云雨难忘日月新”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欣喜与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D.后两句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E. 《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李商隐的《马嵬》则只有嘲讽。
【小题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即讽剌意味处处隐在。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其一)
(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袁诗第一、二句认为相爱却分离的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不值得“长恨”,“莫唱”二字含有对为其赋诗者的批判。
B.袁诗第三句借杜甫《石壕吏》中描写的亲人分离的悲惨事实,暗示了战乱不仅给君王以影响,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C.李诗首句采用借代手法描写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来势汹汹,意在反衬唐玄宗为爱情而导致国势衰颓的现实。
D.李诗第二句中两个“自”字连用,一写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一写唐玄宗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E. 两首诗歌题材相同,但李诗重在就事言事,袁诗则通过典故和对比,明显地表现出借帝王生活的题材表现百姓遇的主题。
【小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二首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①,自埋红粉②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①冀马、燕犀:范阳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犀,犀利,指刀剑兵器。这里指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②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小题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中的两个“自”依次是指杨玉环和唐玄宗,两个“自”高度概括了杨玉环自缢后唐玄宗最终郁郁而终的事。
B.第一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
C.“空闻虎旅传宵柝”中的“空闻”二字暗示“虎旅”并非是来护驾的,而是逼宫的;同样,下句中的“无复”二字也流露出浓浓的伤感情绪。
D.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唐玄宗、杨贵妃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小题2】两首诗在抒情侧重点上有何不同?抒情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诗词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李商隐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孟浩然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陶渊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
B.首联状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画面隽永。
C.“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风滥欲吹桃”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E. 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小题2】(小题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 ①憀(liáo):依赖。②争:怎,怎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 《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小题2】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合里人去楼空,没来由地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或浅或深,还滋润着竹子的颜色。作者借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委婉曲折,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小题2】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