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小题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9 09:3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①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①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
B.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此诗歌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题2】常言“诗言志”,但王昌龄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同类题2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西宫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朦胧树色隐昭阳。
A.桃叶眉长易觉愁
B.斜抱云和深见月
C.月中秋露点朝衣
D.碧天如水夜云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熏笼亦作“燎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熏笼这种放于卧室甚至床上的家具,可提高夜晚睡眠的质量,把衣被熏香、烤暖。
【小题1】这两首绝句就题材而言,均属于宫怨诗。两位抒情女主人公一个“卧听南宫清漏长”一个“斜倚熏笼坐到明”,她们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否相同?
【小题2】两首诗里都出现“熏笼”这种家具,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昌龄(690-756)
李商隐(813-858)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