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 李商隐(813-858)
- 《无题》
- 《贾生》
- 《夜雨寄北》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别的忧伤。 |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别后的思恋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
C.“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写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 |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是借用神话传说,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并寄予希望。 |
A.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苦。 |
B.诗的首联先写景,后抒情,以残春之景烘托出一种笼罩全诗的悲剧气氛。 |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
D.此诗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游①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②年最少,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指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春游①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②年最少,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指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矫健与高远,画面隽永。 |
B.“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C.“风滥欲吹桃”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
D.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题2】本诗思想感情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潭 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注]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 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两句,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
B.“湘泪浅深滋竹色”一句,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
C.“楚歌重叠怨兰丛”一句中,“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蕙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两句,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的祠庙如今很破,只回荡着一些风吹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
E.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挚地表达了情感,使其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②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憀:依赖。②争:怎,怎么。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②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憀:依赖。②争:怎,怎么。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相呼应。 |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小题。
【小题1】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小题2】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
落 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②连曲陌,迢递③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小题1】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A.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 |
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
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
D.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
E.颈联借景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E. 本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小题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首联,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它“先期凋落”更使人愁。 |
B.颔联,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
C.颈联,诗人写环境与花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
D.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 |
【小题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搂。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搂。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诗首句点出“不知愁”,次句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 |
B.王诗三、四句写少女“忽见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感触和联想,表达了 妇的懊悔之意。 |
C.李诗写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儿以及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都表明季节己进入“春事违”(春光逝去)的初夏。 |
D.李诗写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气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妇无意识地撮弄着手中的罗帕,微露了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情绪。 |
A.两首绝句都写闺中少妇的怨情,而且怨情内涵都完全相同。 |
B.两首绝句都写了春天美好的景色,都写了少妇见景而生怨情。 |
C.王诗运用了直接抒情的写法,李诗则婉曲达意,人物的感情“尽在不言中”。 |
D.两首诗都写得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语言都很含蓄,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写意①
李商隐
燕雁迢迢隔上林②,高秋望断正长吟。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③。
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任职四川梓州幕府期间。②上林:汉武帝时名苑,此处借指长安。③潼江、玉垒:即梓潼江、玉垒山,都在梓州附近。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中间两联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写意①
李商隐
燕雁迢迢隔上林②,高秋望断正长吟。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③。
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任职四川梓州幕府期间。②上林:汉武帝时名苑,此处借指长安。③潼江、玉垒:即梓潼江、玉垒山,都在梓州附近。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中间两联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 其三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 其二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两首唐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内容,请从两首诗歌中各找两例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 其三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 其二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两首唐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内容,请从两首诗歌中各找两例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凝如霰,红荷凋零,万竹悲声,青松覆雪;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 |
B.颔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就格律要求而言,对仗不是十分严谨,但这处“变体”将人事 与自然巧妙勾连起来。 |
C.诗歌颈联“归梦惟灯见”“生涯独酒知”,灯见不如不见,酒知莫若不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境异却情近。 |
D.本诗前四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诗歌后面四句直接抒发感慨,幽独孤恨郁积满怀,暗生归隐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