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 李商隐(813-858)
- 《无题》
- 《贾生》
- 《夜雨寄北》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一天中_______时刻的景色,都写到了长安城外的游览胜地——_______。
【小题2】这两首诗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乐游原
(唐)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曲江春望
(唐)唐彦谦
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汉苑花。
(注)①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②虞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日落处。③宜春: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东南,唐时更名为“曲江池”,与乐游原相邻。【小题1】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一天中_______时刻的景色,都写到了长安城外的游览胜地——_______。
【小题2】这两首诗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尾联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②,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①落花:这首咏物诗写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乐。当时,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境况不佳。②曲陌:曲径。【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不以华丽浓艳见工,而以白描擅长,在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
B.“小园花乱飞”本为人皆可道之景,妙在和“客竟去”联系了起来,如此,好像花落是因客去的缘故,从而使花情人意融为一体。 |
C.颔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缤纷乱舞,下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连绵不绝。 |
D.“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痴情、执着和失落,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①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罗含:《晋书·罗含传》载:“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花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
C.第四联阐述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金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
D.这首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引典自然,突出的特点是物我交融,自然而然,毫晦涩之感。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____诗,且都是以_______________事件为题材。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____诗,且都是以_______________事件为题材。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如普通百姓长相厮守。 |
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
D.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即日
李商隐①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②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时事而作。《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②赤岭,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苑试春衣”写京中贵家女子在花草繁茂的小苑里试穿春衣。 |
B.“高楼倚暮晖”写京中贵家女子在斜阳中独倚高楼,感到孤独寂寞。 |
C.“赤岭久无耗”写出了征人之妻对远戍赤岭一带的征人思念担忧的状况。 |
D.“鸿门犹合围”说鸿门一带仍被敌军围困,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歌尾联写道“消愁斗几千”,从全诗看,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消愁斗几千?
(往)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耍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中黄叶调零的冷寂,青楼上管弦鸣奏的喧闹,颔联上下句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B.本诗重视炼字,颔联“仍”“自”在转折后突出表现了权贵在青楼肆意享乐的丑态。 |
C.本诗原无题,后人取“风雨”为题,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也指诗人的现实处境。 |
D.本诗首尾借用郭震和马周典,虽处逆境,但诗人相信自己终能如二人一般得到赏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过去之景写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
B.“湘泪浅深滋竹色”一句隐晦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的幽怨哀伤之情,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 |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①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楼上黄昏”,点明主人公在黄昏时分想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
C.“月如钩”既烘托了环境的寂寞凄清,又以月缺而不圆,象征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
D.“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尚未绽放,暗示女主人公正是豆蔻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