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 李商隐(813-858)
- 《无题》
- 《贾生》
- 《夜雨寄北》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赠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②,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③。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④西隔九重门。
(注)①唐宣宗大中元年(846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诗人写此诗相赠。②云根:指江边山石。③翻:以旧曲制作新词。④《帝王世纪》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景,江风卷起巨浪,拍击着岸边山石;舟船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象,暗喻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 |
B.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已断”句把刘蕡比作展翅万里的北国鸿燕(刘是燕人),刚刚要施展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更惊”句即指此番遭贬。 |
C.颈联用典,“汉廷急诏”,写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召回长安的故事,这里诗人高度称赞刘蕡,认为他具有贾谊的抱负和才华,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受到重用。 |
D.这首诗以慷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达情感。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 |
哭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①刘司户蕡:唐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因宦官证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路人之口写刘蕡一心为国却遭贬谪,委实冤枉,比直说更有力。 |
B.诗人运用贾谊和孙弘之典,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刘蕡不被重用的惋惜。 |
C.刘蕡客死异乡,沉冤难诉;诗人异常悲伤,隔江频回首,对空惟抚膺。 |
D.诗歌前四句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痛哭情状。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①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前溪》是指南朝江南一带流行的一种舞曲。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商隐遣词用事的才华在本诗中尽显,诗歌颔联选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使用移情法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赏花人的感情。 |
B.颈联写生长牡丹的园圃万里阴云密布、哀红满地,已非当年的旧圃,一年的蓬勃生机已付流尘。 |
C.《前溪》一句,诗人用了比拟的手法表现前溪蜿蜒回环,像婀娜舞者看着牡丹的残花,表现出惜花之情。 |
D.这是一首咏牡丹的诗,描写了被风雨摧残的牡丹 花,表达了自己未施才能即遭打击的苦闷。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①
李商隐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②。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③。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注:①开成二年春暮作。其年李商隐登进士第,三月二十七日东归省母。却寄:回寄。②压春期:在春季之末。③差池:错过。【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诗人考中进士后回家探亲途中,诗人回寄同年,表达了对同年的思念之情。 |
B.诗人和同年一起科举及第,分派赴任的行期还没有确定下来,而此刻正当暮春时节。 |
C.颔联“秦树嵩云自不知”从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化出。 |
D.这是一首酬赠答谢诗,诗人为“下苑”和“东门”两次错过与同年见面而感到遗憾。 |
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注]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②银壺: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③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 |
B.“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 |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 |
D.尾联注重色彩搭配,“金鞍”“银壶”“白玉钩”等意象,色彩华贵极具富丽之气。 |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①
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②。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逐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注)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夏,作者由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弘农尉赴任途中。②关外心: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却被封为“关外侯”,他以之为耻。【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叶垂长、驿亭暂歇、夏景幽深,面对此清幽的芦丛,诗人“尘襟”暂为之一洗。 |
B.“昔年”“此日”对举,从“江南客”到生“关外心”,写出诗人较为复杂的内心活动。 |
C.颈联借咏思子台、玉娘湖等景物,寄寓深远,可能有母子悬念、夫妻相思之意蕴。 |
D.诗的首联与尾联正面写丛芦形象,中间两联扩展开去,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远。 |
幽居冬暮①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被罢免盐铁推官一职,回到郑州闲居后所作。【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如羽翼被摧铩,身心交瘁,只得退守郊园忍受寂寞无聊。 |
B.诗人以寒鹜自喻,形象地写出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不改操守。 |
C.第五、六句写景色惨淡,暮色将至,自己也年华衰颓,为后句抒情蓄势。 |
D.本诗语言不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小题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沉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
D.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
【小题2】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述之。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能苦吟疾书 ②率如此 ③少之,长吉气绝 ④苟信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及暮归,大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日:“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小题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
C.关于本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