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常:__________。
②师:__________。
③之徒:__________。
④不必:__________。
⑤六艺:__________。
经传:__________。
⑥道:__________。
⑦以:__________。
⑧贻: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诗意速通: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十起,大阳尚隐于群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因为夜雨光润打滑,畲田里杂草已干。此行是为了知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小题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鹃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中“强饮”一词,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次句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面对春江之上的青山白云,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忠君忧国的执着。
【小题2】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乐趣,兴趣
B.望西山,始指之 异:认为……奇特
C.紫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坐 犹且从师问焉
B.则凡数州土壤    师道不复可知矣
C.游是乎始 不拘时,学于余
D.更相枕有尺寸之地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恒惴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一段末尾“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局,在写作者领略了西山“怪特”的同时,又从正面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文。
C.第二段从多个角度写游西山,先是远望西山,继而登到西山的最高处俯瞰,通过比喻对比突出西山的高峻,为后面的感慨作铺垫。
D.作者寄情于景、托物喻志,文中的西山,不类小丘,超尘拔俗,卓立不群,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

(韩愈《争臣论》)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C.第三联对比鲜明,一“禁”一“怯”,写菊花不怕被露水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赋予了菊花软弱的性格。
D.第四联阐述菊花希望自己被制成美酒,装在金鹦鹉螺状的酒杯中,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诗人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E.这首诗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突出的特点是状物新奇,物我交融,毫无晦涩之感。
(2)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结合全诗,说说诗的前六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 ①初眠:蚕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才吐丝结茧。
作者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请结合全诗分别举例说明。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李白《越女词(其三)》,回答问题。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