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pén)浦    琵(pá)
B、(jiǎ)人 (suì)命酒
C、(mǐn)然    转(xǐ)
D、(tián)然    迁(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a、明年秋(__________)  
b、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_)
c、穆曹二善才(__________)
d、年长衰(____________)
e、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
f、使弹数曲(___________)
g、曲罢悯然(___________)
h、因为长句(____________)
j、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声   问
酒   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天际”即天边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通“趋”,往
C.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故不积步 跬:半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 耳得之为声
B.醉则更相枕卧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游是乎始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不知东方既白 蚓无爪
【小题3】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漏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B.甲文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C.乙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上高山(弟子)
B.到则草而坐(拨开)
C.萦青缭白,外与天(交会)
D.引满酌,颓然就醉(酒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郯子
B.则施施行 倚歌和之
C.高下之势 可怪也与
D.游是乎始 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语约义丰。
B.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
C.文章以西山之美好反衬了现实的黑暗,借西山之游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憾和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及无奈之情。
D.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含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项(   )
A.入深林,回溪(形作动,穷尽) 外与天际,四望如(数作名,一体)
B.望西山,始指之(使动,使……奇异)    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每天)
C.踞而遨(名作状,像簸箕一样) 卧而(名作动,做梦)
D.萦(形作名,青山,白水)    自而至(形作名,远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游于是乎始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山之“特立”体现在山势高峻,地势多变,山水萦绕,浑然一体。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是作者登上西山后的感受。
C.作者认为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了心灵的启迪,能让自己感到超脱旷达。忘却自我,忘却烦忧,从而获得精神的慰藉,
D.“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这一句是为了映衬西山的险。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天。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虑实结合的角度作向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三)

高适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注]①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青夷军,唐驻军名称。②登顿:上上下下,翻山越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诗人此次远行徒劳无功,未得到预期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内心极度失望。
B.颈联描写边塞独特的景象,水从极陡的山坡上流下,山峰皆直入云霄,险峻而迷蒙。
C.诗歌第七句,“自堪”实为“哪堪自己”,表现出诗人对老之将至的无尽感慨。
D.诗歌第八句,“青袍”代指低级官吏,“何事”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小题2】请简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雅少,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东海王越请为参军,迁尚书郎。

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临淮内史、振威将军。顷之,征拜散骑侍郎,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本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如所奏。转北军中候。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补宣城内史。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凤平,征拜尚书左丞。

明帝,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臣闻放勋之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犹能三载。自兹以来,历代所同。圣主缟素,泣血临朝,百僚惨怆,动无欢容。陶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宜加放黜,以整王宪。”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

北中郎将刘遐卒,遐部曲作乱,诏郭默讨之,以雅监征讨军事、假节。事平,拜骁骑将军。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雅以兵少,不敢击,退还。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可乎?”其人不复言。

明年,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其后以家贫,诏赐布帛百匹。子诞,位至中军参军,早卒。

(节选自《晋书·钟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继承/世数本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B.陛下继承世数/本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C.陛下继承/世数本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D.陛下继承世数/本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表示幼年丧父,与“独”“鳏”“寡”共同构成孟子所言的“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B.母忧”,也称为内忧、丁母忧,表示遭遇了母亲的丧事,遭遇父亲的丧事则称为丁父忧。
C.“世宗”,皇帝庙号,是皇帝于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唐太宗、宋太祖都是庙号。
D.“崩”,指帝王、王后的死,诸侯、大官的死称为“薨”,大夫的死称为“不禄”,士的死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雅幼年丧父,但好学有才志。他非常勤奋,在仁、义、礼、智等方面都有着不俗表现,因此担任了汝阳县令,又入京担任了佐著作郎,后来还得到了东海王的赏识。
B.钟雅熟悉祭祀制度与典章礼仪。在皇帝准备祭祀太庙时,钟雅及时指出了当时祝文中存在的两处不妥当的地方,最后,皇帝下令听从了他的建议并进行了修正。
C.钟雅对朝廷忠心耿耿,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国丧期间,钟雅痛斥当时的尚书梅陶私自让女妓奏演的行为,认为其不但背离了忠臣之道,而且也违反了历史遗留的规矩。
D.钟雅为官清廉,家境贫寒。他死后家中困苦难继,皇帝得知后还专门下令送来一百匹布帛。他的儿子官至中军参军,却也如同其父钟雅一样,很年轻的时候便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
(2)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可乎?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小题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先以反语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较为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厚。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

九日

唐·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注)①骊山:在陕西省临潼县,筑有华清宫。②清路尘:古时皇帝出行须清道。

【小题1】诗歌结尾两句回忆往事,用________(人)骊山事,感叹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画线诗句作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救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把文中则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2)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