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注]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
B.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感情。
C.第三句“远”字前缀—— “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
D.全诗清新自然,采用渲染铺陈,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小题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整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小题1】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夜闻“吴吟“的?
【小题2】请简要分析后六句中的诗人形象。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今异义
①失向来之烟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来,一向。
明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⑥暮去朝来颜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脸上的表情;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D.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小题2】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题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B.这首诗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内核。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意境,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的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人海那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表现,流露出了他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仕的积极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游洞序

白居易

①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②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③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释)①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刺史。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③祗(zhī)命:遵命。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⑥矧(shěn):况且。
用“/”为第③节画线句断句。
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辨,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越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编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釀: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洗马”,也简称为洗马,属于太子官属,是太子的随从官员。
C.“劾”,弹劾,指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的奏章往往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裁决。
D.“迁”,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除此之外,表示削职的还有“陟”“谪”“黜”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栽。其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比数:相提并论。③衡门:横木为门,贫者之所居也》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寒。
B.颔联表现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时的愉悦心情。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陷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小题2】前人评价这首诗说:“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