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天际”即天边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通“趋”,往
C.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故不积步 跬:半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 耳得之为声
B.醉则更相枕卧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游是乎始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不知东方既白 蚓无爪
【小题3】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漏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B.甲文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C.乙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12: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督益急    责:责骂     B. 垂死,来庭中    舆:车马
C. 取骑马卖,谷代偿  市:卖 D. 一夕自死 恨:羞悔,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熟,归我半 人饥死,而必得谷
B. 岁大旱,野无草,农告谌 且饥死,无偿,即告太尉
C.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   段公,仁信大人
D. 人且饥死,必得谷   段公,仁信大人也,汝不知敬
【小题3】下面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段秀实任营田官时,上司焦令谌不顾天灾,依然勒索田租,伤天害理。
B. 段秀实不畏权力,判状时以严厉的语言直斥焦令谌,令焦令谌非常愤怒。
C. 段秀实以自己体察百姓疾苦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上司,柔中有刚,处理方法得体。
D. 段秀实卖马市谷代农偿租,反映了他仁义爱民的高尚品德。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②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有删节)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lóng):磨刀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规矩:测量圆、方的量具
B.群材,会众工 委:聚积
C.盈尺而曲尽其 制:制造,建造
D.而能知体要者欤 体要:(事物)要领,关键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如果不用我,大家就没有人能住进一间房屋。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
C.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
D.犹梓人自名其功
——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梓人自述能指挥建造大厦,作者却发现他竟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
B.第二段通过描述梓人指挥修建官署的情形,引出作者大骇,知其术之高超。
C.后三段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天子和宰相学习。
D.全篇主要运用类比的写法,叙议结合,卒章显志,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见识。
【小题4】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2)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小题5】作者借梓人指挥营建官署这件事,为辅佐国君的当权者提出哪些相应的建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②,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③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④去留。环堵萧然⑤,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⑥,箪瓢⑦屡空,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⑨。

赞⑩曰:黔娄之妻⑪有言,不戚戚⑫于贫贱,不汲汲⑬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⑭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⑮?

(注)①何许:何处。②会意: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③造:来到。④吝情:感情上计较。⑤环堵:四周墙壁。萧然:空空无物。⑥褐:粗麻布。穿结:衣服穿孔补绽。⑦箪(dān单):竹制食器。瓢:饮器。⑧晏如:安然。⑨自终:自己过完一辈子。⑩赞: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⑪黔娄之妻:黔娄: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 ⑫戚戚:忧愁。⑬汲汲:竭力求取。⑭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⑮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乙文: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莩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欣然忘   食:
(2)以乐其   志:
(3)驼种树   业:
(4)早以蕃   实: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非有能硕茂之也。
【小题3】甲文中的“赞曰”明确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乙文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是①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他植者则不然”而“莫能如”的根本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就“传”而言,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