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琵琶行并序》,完成各题。
【小题1】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分析各句描摹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作用。
(明确)
诗句 | 音乐的特点 |
大弦嘈嘈如急雨 | 粗重急促 |
小弦切切如私语 | ① |
② | 清脆悦耳、错落有致、圆润 |
间关莺语花底滑 | 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
幽咽泉流冰下难 | ③ |
④ |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⑤ |
比喻描写的作用: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小题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论亡后用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题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为“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因而诗中描绘的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的景物。 |
B.本诗从“闻说”落笔,通篇写异域之景:连年雪飞,春风不到,白草遍地。 |
C.“连年见雪飞”写寒冷,“春风不曾到”写荒凉,“白草通疏勒”写萧瑟。 |
D.颔联中“汉使亦应稀”写北庭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 |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节选自《晋书》)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陶公旧宅
(唐)刘眘虚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郭,白衣(注)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注)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给陶潜的故事。【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紧承题目中的“陶公旧宅”而来,写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 |
B.“种柳长江边”“白衣来几年?”均采用用典的手法,分别写出了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 |
C.诗歌第五、六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公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 |
D.“明宰非徒然”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也暗示了官场黑暗,诗人想要逃离的心理。 |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迎 |
B.古人秉烛夜游 秉:持、拿 |
C.良有以也 良:很好 |
D.何伸雅怀 伸:抒发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二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
B.选文第二段从正面进行阐述,说明人必有师,人们应该多方面地向别人学习,而老师和学生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
C.选文第三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
D.韩愈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纠正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不良风气,也是对那些指责他“好为人师”的人的公开答复和驳斥。 |
②小学而大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圣人无常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师说》以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余嘉其能行古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乌江亭(注)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相传是项羽自刎之处。【小题1】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
B.杜牧诗不落传统察白。认为项羽不该自杀,本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
C.李清照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
D.这三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都不一样,杜牧是从兵家用兵角度、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进行评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