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杂说

罗隐

珪璧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之恶,不以为非。

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注释)①珪璧:一种玉器。②丝粟玷纇:丝粟,细小。玷纇:瑕疵,缺点。③阜积甃盈:阜,山。甍,井。④具体:全体。

【小题1】第一段以“珪壁”比喻 ,以“瓦砾”比喻
【小题2】对“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
B.那些瓦砾,虽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嗤笑它的本质,就在于知道这不能改变它无用的事物。
C.那些瓦砾,虽说堆积如山,人们不会指出它的本质瑕疵,是因为知道这不能损害它无用的本性。
D.那些瓦砾,纵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嘲讽它的本质缺点,就在于知道这不能伤害它无用的事物。
【小题3】分析第二段中镜与水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概括两段文字的观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
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D.作者之所以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主要是因为春色将尽,可惜至极。
【小题2】诗歌一、二联的大意是什么?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的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小题3】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修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
(1)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 (____________)   (2)值年谷不(____________)
(3)赵郡农民之  (____________)    (4)我不死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小题3】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李士谦以振施为务的一组是
①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②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③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④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⑤士谦慰谕之曰……遽令放之 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2)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小题5】联系全文,简析李士谦人物形象。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②《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泊在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
C.尾联抒发诗人想起家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
D.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
【小题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禅万户候。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释)①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②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官位不高。

【小题1】从题材看,本诗是_____诗;从体裁看,本诗是_____诗。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最准确贴切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等鲜活形象。
B.长安少年满怀豪情戍楼看星,与关西老将悲怆郁愤驻马落泪,形成鲜明的对照。
C.诗人以偏裨副将身经百余战受封万户侯,衬托关西老将御敌报国的累累军功。
D.末尾两句用苏武的典故暗示朝廷赏罚不公,含蓄表达对关西老将的深切同情。
【小题3】联系全诗,任选一个角度为画线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送汾城王主簿

[唐]韦应物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注)①带印,掌管印玺,指王主簿少年出任,回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②情人:这里指友情深厚的人。③禁钟:宫中的钟声。
【小题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_。
【小题2】“禁钟春雨细”写雨里钟声,以春雨细密写钟声轻细,这种将表示甲感官感觉的词语用于乙感官,将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的修辞称为通感,下面诗句没有运用通感的是(   )
A.御炉香焰暖,驰道玉声寒。 (窦叔向《春日应制》)
B.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孟浩然《秋登万山》)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D.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王建《江陵即事》)
【小题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据此赏析诗中画线句。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B.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C.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D.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典”“坟籍”为古典典籍通称。
B.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指经考试合格后录取,“对策高第”指获第一。
C.阙原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可借指宫廷;“献书阙下”是指到宫廷等待皇帝接见献书。
D.契丹原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以游牧生活为主,十世纪初由耶律阿保机统一后建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初不读书,后立志读书。他起初凭着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而行侠仗义;后曾经进入地方学校,树立志向,几年之内,通学各种书籍。
B.陈子昂状貌丑陋,凭言辞受任。他身材短小,貌不惊人,人缘不好;说起王道霸业之类的谋略、君臣关系,言辞激昂,赢得了皇上的重视。
C.陈子昂懂得军事,敢于进谏。在武攸宜麾下,因言辞恳切率直,他分出部下万人率领作前锋的请求没被允许,后武攸宜接见他而闭口不言。
D.陈子昂有志修史,赍志而没。他痛惜国史杂乱,准备编写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的史书,提纲粗略地确立了,因父亲去世而中止。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
(2)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小题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描写篱边菊花尚未开放的景象,间接表现了陆羽不俗的品格。
C.尾联用西邻不满的叙述,从侧面烘托出了陆羽寄情于山水的情致。
D.全诗平实、清逸,表现出作者对友人陆羽的一种深厚感情。
【小题2】颈联中“欲去”还“问”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柳州城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颔联和颈联描写景物,请从距离、视角、动静、虚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2)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