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忆李白①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天宝三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两人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长安,此诗即作于天宝五年或六年春杜甫居于长安之时。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②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此诗为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②秋水:秋日风波。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颈联,寓情于景,虚实结合,作者思念友人,想象友人也在思念自己,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
B.第二首诗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罩上一层愁绪,暗示李白正处于命运的秋天,经历着人生的颠沛流离。
C.第二首诗颈联,描写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D.两首诗都是律诗,颔联和颈联对仗;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情韵绵绵,足见二人的深厚友谊。
【小题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B.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C.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D.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高适的《燕歌行》,完成下列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1】诗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小题2】阅读诗歌的最后两句,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联系全诗内容简要概述。
答: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小题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四刺史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a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④百越:即百粤,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写诗人初任柳州刺史,登高望远,百感交集,写诗寄赠给一同被贬谪的朋友。
B.诗歌开篇紧扣题目,写出了荒野辽阔、海天相连的宏大境界,含有深广的情意。
C.诗人善于写景,颔联写远景,细致真切地描绘出芙蓉与薜荔在暴风雨中的情状。
D.尾联既和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也写出作者音书不达的悲伤孤寂。
【小题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这首诗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都和《离骚》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万石亭记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御史中丞清河男崔公,来莅永州。闲日,登城北墉,临于荒野藂翳之隙,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步自西门,以求其墟。伐竹披奥,欹侧以入。绵谷跨溪,皆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抉其穴则鼻口相呀,搜其根则蹄股交峙,环行卒愕,疑若搏噬。于是刳辟朽壤,翦焚榛,决浍沟,导伏流,散为疏林,洄为清池。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浊,效奇于兹地,非人力也。乃立游亭,以宅厥中。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其上青壁斗绝,沉于渊源,莫究其极。自下而望,则合乎攒峦,与山无穷。

明日,州邑耋老,杂然而至,曰:“吾侪生是州、艺是野,眉厖齿鲵。未尝知此。岂天坠地出,设兹神物,以彰我公之德欤?”既贺而请名。公曰:“是石之数,不可知也。以其多,而命之曰万石亭。”耋老又言曰:“懿夫公之名亭也,岂专状物而已哉!公尝六为二千石,既盈其数。然而有道之士,咸恨公之嘉绩未洽于人。敢颂休声,祝于明神。汉之三公,秩号万石,我公之德,宜受兹锡。汉有礼臣,惟万石君。我公之化,始于闺门。道合于古,佑之自天。野夫献辞,公寿万年。”

[注]①崔公:崔能,坐为南蛮所攻,陷群邑,为永州刺史。②藂翳:草木繁盛的样子。③企:站立。④厥:其。⑤眉厖齿鲵:眉毛花白,齿落更生细齿。形容老寿。

【小题1】第一段主要写了万石亭建造的______ 和_______。
【小题2】在建万石亭之前,崔中丞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用原文回答)
【小题3】作者写第二段对话的目的是_________。
【小题4】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城北石林是中丞崔能偶然发现的。
B.万石亭的美景连当地百姓都赞叹不已。
C.众都认为万石亭是来自上天的恩赐。
D.崔中丞时被贬此地,人们为他鸣不平。
【小题5】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小题1】诗中扣“秋”的词语除“落叶”、“寒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景秋气肃杀,“频”字写出风雨过后雁儿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B.全诗意境深远,写景体现画面感,从天际转向地面,再到更细致的景物,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C.这首诗的前六句创造了浓烈的客愁气氛,结句则以委婉含蓄的笔触表露自己的心境。
D.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小题3】有人认为诗中“独”和“久”两字最能体现诗人的真情实感,请就颔联或颈联结合具体表现手法分析所寓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1)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桥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者,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2)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1),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刻纸相夸。乃寤见刻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見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掘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遥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葶》(2)中,言偃、卜子夏(3)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甚桑叶,波濂颓遝,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刻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刻矣。

(3)大抵人间费用,苟得着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荚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天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天阏判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刻藤而已。予所以取刻藤以寄其悲。

[注释](1)东单西雍: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2)《折扬》《皇》:代指世俗音乐。(3)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日纵 但刘日薄西山
B.温荣,寒而枯    吾尝终日思矣大
C.不知其谬误 冰,水之而寒于水
D.物资人,亦有其时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2】第(1)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B.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C.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D.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小题4】本文在说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囗囗囗囗
【小题5】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小题1】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霜气晴 →______→ _____ 。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颈联。
【小题3】作者向来是以辞藻华丽见长,而本诗却以朴实的语言写寻常景物,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效果。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词句评析这一语言特色。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